乾隆据皇位近在咫尺,现场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张廷玉带着密旨来了!雍正离世之后,依照

鲁肃聊历史 2025-09-10 22:24:28

乾隆据皇位近在咫尺,现场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张廷玉带着密旨来了!雍正离世之后,依照他的遗嘱由四皇子继位,并不用经历复杂阴险的夺嫡,皇位已经近在眼前,乾隆马上就要登基的时候,突然张廷玉喊自己还有一道密诏。 这道密诏到底说了什么?和之前的遗嘱有什么区别?张廷玉这个时候喊出来意欲何为,乾隆登基之路要迎来曲折了,他唾手可得的皇位要泡汤了吗? 乾隆该登基自然还是要登基的,而之所以有两份皇位的诏书还是雍正定下来的,相比于乾隆是皇帝亲选,雍正可是实实在在是从九子夺嫡,兄弟相残中闯出来的。 对于由皇帝统治的封建王朝,若是在皇帝身死之后有这样的争斗,整个王朝就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惊慌和动荡,例如九子夺嫡,清朝的政局就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 所以雍正非常清楚皇子夺位的影响,为了防止自己死后,皇子之间为了皇位相互厮杀争斗,他设立了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那就是需要皇帝亲笔写下自己心仪储君的名字,并且还要写下来两份。 一份要像之前的每一代一样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而另一份就是由皇帝随身携带。 等到雍正死后,就必须拿出这两份诏书进行核对,名字一致才可以成功登基,若是不一致这其中必定发生了什么蹊跷,大臣们也不会承认这个皇帝。 除此之外,还可以防止一些人会把其中一份偷走,历史上嘉庆帝继位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密诏丢了一份,最后只能由先帝身边的侍卫手中的另一份密诏确定继承人选。 那如此看来,难道张廷玉此时在乾隆马上就要继位的这个节点,突然喊出来还有一份密诏,是因为上面的名字不怎么一致,乾隆并不是雍正钦点的继承人? 那自然不是,两份密诏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上面的名字也都是乾隆的名字,而张廷玉此时喊出来这个密诏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他自己,和皇位的人选没多大关系。 和之前的密诏只有唯一一处不一样,就是张廷玉手中这一份密诏里面特意强调了他的地位,称其可以配享太庙,继续辅佐乾隆。 由此能看得出来,张廷玉的能力很强的,毕竟在雍正身边这么多年,而且还是第一个作为汉人能够进入太庙的。 他可以说是雍正身边最位高权重的大臣之一了,虽然是康熙年间进士入朝为官,但一直没有收到重用。 幸好他遇上了当时还是四皇子的雍正,两个人聊的十分投机,在雍正登基之后由于身份合适,可以被培养成雍正自己的势力,自此开始被重用。 可以说这些大臣之中,就张廷玉可以说得上跟雍正形影不离,雍正在位时十分勤勉,他就陪在一边,批折子都能看得到他的身影。 可以理解,都到这个地位了,新的一代张廷玉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在众大臣面前宣读了这个密旨。 这样大家不都知道了乾隆要尊敬着他要重视他,毕竟他可是先帝亲自下旨说是配享太庙的大臣。 可是这可是乾隆的继位典礼,突然被张廷玉喊了这么一嗓子停下来了,乾隆心里能高兴吗?所以两个人面和心不和,张廷玉也没真得到重用。 作为皇帝,谁不想建立自己的势力,雍正如此,乾隆亦是如此,而张廷玉就是他建立自己势力的最大阻碍。 结果这么些年下来,进太庙的旨意一直没下来,虽然晚年的张廷玉也看得出乾隆对自己的不满,准备退休了,但还是对太庙这个事放不下。 于是他就亲自去找乾隆,希望乾隆能够履行这个承诺,本身就不待见他,现在又旧事重提,乾隆很不高兴,但还是没有下了老臣这个面子,下了旨。 张廷玉这下高兴了,可是他的身体实在是不允许他到处走动,于是就派自己的儿子去谢恩,还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告诉皇帝自己身体不便才不能亲自谢恩。 本来想着自己终于能安心退休了,结果因为自己没亲自去,乾隆这下勃然大怒,让张廷玉自己亲自来,不然旨意就收回去。 结果张廷玉太着急了,旨意还没下来,他就忙不迭的到乾隆面前了,这不就是在告诉皇帝,在他身边安插人了,所以还没等旨意下来自己就知道了。 于是太庙资格没了,之后几年乾隆把他其余的优待也收了回去,张廷玉本身年纪就大了,这么一打击,人就没了。 反倒是他离世之后,乾隆才想起来他的好,最后补上了让他入太庙的资格,可惜张廷玉始终没办法亲眼看到了。 参考资料: 《雍正朝起居注》 《清史列传》 《秘密立储制度到底是不是清朝发明的?》

0 阅读:226

猜你喜欢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