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去年美国9月甩出芯片封锁新规,连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都连夜跟进,宣布即日起对华出口1970i和1980i两款老型号光刻机也需审批。这两款设备原本是中国晶圆厂维持成熟制程的“主力军”,批多久,谁也说不准。 美国这次扩围,从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拉到低温冷却系统、量子算力平台、增材制造设备,几乎把产业链上重要环节全都纳入许可监管范围。 打个比方,就是给中国芯片制造装了更多的“红绿灯”,每一步都要审批才能走,这力度罕见。 荷兰的ASML也赶紧配合,从原来只管最顶级EUV光刻机,不敢卖中国,到现在连1970i、1980i这些成熟机型也纳入限制范围。 这两台设备是很多晶圆厂维持稳定产能的“压舱石”,一收紧,很多厂商反应立刻紧张起来。 这招不止是政治,商业角度也很现实——ASML此前中国市场占比最高达近三成,现在直接下滑预期到两成以下,整个经营都被波动拉扯。 咱们不仅别慌,还能看到“紧箍咒”下暴露的新机会,中国光刻机虽说还达不到最前沿水平,中国券商和媒体最近评价国产光刻最多支撑65纳米制程,落后20年,这不是吹的,是高盛说的,但也不是一点进步都没有。 国内厂商像上海微电子(SMEE)已经推出了28纳米DUV系统,虽然差距明显,但这进度说明中国不是没动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宣布取得13.5纳米波段EUV光源实验成果,突破瓶颈又走一步,有望打破核心光源技术长期依赖进口。 而且国内对搞高端光刻机兴奋起来了,不再是边缘投入:像联合化学这样的企业也宣布跨界加入光刻机研发,哪怕刚起步,也愿意下重注,这么大动作不多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半导体整体结构在变化,无锡刚召开了IC创新大会,展会规模创高,行业高管和院士云集,说明中央地方对这条产业路径越来越当回事,愿意拿出资源跟市场联动推动发展。 行业报告还指出,光刻机买入成本占总产线设备的二成以上,未来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翻倍增长,这种刚需效率推动国产替代的节奏只会加快。 讲到这,其实咱得有更清醒的认识:封锁虽然麻烦,但从另一个角度也逼着中国产业链加快补短板——这是硬课题,迟早要啃,政策打压就像催化剂,把之前敢想却没动力做的事,都按了快进键。 那些技术上暂时落后的环节,可能就在封锁一来时被逼着突破,不是盲目乐观,而是看到实打实的发展路径和产业热度,这才靠谱。 这条路不容易,但必须走。光刻机是心脏,敢拿下光源之类的核心组件,说明不只是跟风做表面功夫,而是在追核心竞争力。 做得好,它不是赶上,而是有机会超越砍掉障碍的那一批,投资、研究、人才流动,都在往那个方向汇聚,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国家战略加社会力量。 这次被“卡脖子”是个信号,提醒我们自主超过依赖,才是真正的安全;看到国产设备从无到弱跟外部压力联动崛起,这既是斗争也是机遇;未来的半导体赛道,没有任何一步是“轻松过关”的,咬紧牙关去建,那才可能让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站稳脚跟。 压力不是打击,是锻造,希望在火里越炼越亮。 信源:证券时报——《光刻机巨头,紧急声明》
美国众议员: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芯片,性能只能略高于中国国内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最先进芯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