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目前新加坡是最不希望西方落后于我国的,他们整天在呼吁西方要防备我国。 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华人居多,但是这些人经过完全的西化教育后,只是躯壳是华人,内在的思维逻辑早已完全西化了。 很多人一提到新加坡,第一印象就是“华人国家”。 街头巷尾,中文标识随处可见,餐馆里卖的是米饭炒面,过年挂灯笼,听起来似乎跟我们这边特别亲近。 但如果真把新加坡当“自己人”,那就未免太单纯了。 这些年,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其实一直在给西方国家“打预防针”,提醒它们不要被我国的崛起“吓得太晚”。 嘴上说着“中立”,行动上却频频站到西方那一边,说得多做得勤,成了西方阵营中最积极的“提醒者”。 尤其是在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新加坡的态度很明显:它希望美国继续强势地在亚太地区存在。 从领导人接连不断的公开讲话来看,新加坡一直在强调美国的“不可或缺性”,并且对我国的影响力增长表现出一种“既怕又不能说怕”的微妙心态。 说白了,它既想从我国这边的经济发展中捞好处,又不愿意看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超过西方。 于是,就成了那个一边做生意一边提醒别人“小心点”的角色。 这种矛盾的态度,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新加坡长期国家战略和教育制度决定的。 虽然人口上确实华人为主,但早在建国初期,新加坡就主动选择了“以英语主导”的路线。 从小学开始,孩子们的主课就是英语,连数理化都是用英文教的。 华语虽然也学,但地位明显靠后。 而且他们用的教材体系基本照搬英国那一套,考试方式、教育思维、甚至学术标准,全套的英美模式。 长此以往,别看脸是华人,说话做事早就英美化了。 这一点在新加坡政府和高层官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他们很多人都是欧美名校毕业,接受的就是西方那一套思维方式。 无论是看世界局势,还是处理外交事务,惯用的都是西方视角。 这种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虽然他们不直接说“我们支持西方”,但从发言内容和实际做法来看,跟西方的态度总是高度一致。 尤其是每当我国在国际上有新的动作,比如推进合作、提出倡议的时候,新加坡往往是最先出来“建议”西方国家要“提高警惕”的那个。 从过去几年的表现来看,新加坡在很多关键问题上都不太愿意站在我国立场上。 不管是南海问题、区域安全,还是经济规则制定,它们总是强调“多边机制”“国际秩序”,而这个“秩序”其实说白了就是美国主导的那一套。 新加坡心里很清楚,自己是个地理位置重要但体量不大的国家,如果不靠大国来“撑腰”,是很难在区域博弈中占据主动的。 参考:人民网——世界不应忘记中国抗战历史意义(国际论道)
不将中国放眼里?新加坡步入菲律宾后尘,不断挑衅还暗戳戳给我们使绊子,如果李家继续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