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写小说的时候,一旦提到“双面间谍”大家都觉得贼刺激贼高智商,简直每天都在

西门大妈啊 2025-09-09 15:14:11

 拍电影写小说的时候,一旦提到“双面间谍”大家都觉得贼刺激贼高智商,简直每天都在火线走钢丝的感觉。那么五面间谍呢?

有人说你胡说,哪有这种人,你别说还真的有,而且是中国人。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从传奇特工袁殊。他同时拥有中共特科、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特务机关和青帮成员五重身份。

袁殊的父亲袁晓岚是同盟会成员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国民党驻沪机关工作,母亲贾氏,是前清官办盐商的女儿,刚开始家里有点底子。但后来因为家境落魄,母亲不得不带着他前往上海投奔父亲。但此时,父亲袁晓岚已经和一个女学生姘居,因此很是冷落原配母子,甚至生活费都不给他们。

为了生计,袁殊不得不去给人家打零工,受尽了白眼。直到12岁的时候,父亲才做了一回人(但不多)托朋友让儿子免费(划重点)进入当时上海著名的私立学校“立达学园”就读。

虽然学费不要钱,但是吃饭穿衣也得花钱,所以袁殊继续打工。在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人士,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丰子恺了。因此“五卅运动”爆发时,年仅14岁的袁殊表现十分活跃。16岁的时候,他参加了北伐军,在这里他碰到了父亲的老朋友、时任国民革命军江南别动司令胡抱一。胡抱一出于对老朋友的照顾和对袁殊的欣赏,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后来又力挺他当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八师政治部指导员。

但很快袁殊就退出了军队,回到上海,又东渡日本求学,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和东洋历史。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倾心于共产主义,成为了一名左翼青年,后来在潘汉年介绍下入党。

但由于他在国民党上层人脉广,组织决定吸收他为“中共中央特科”的一员,要求他打回国民党机关中,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背景收集情报。

袁殊也确实有人脉,他的表哥贾伯涛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和国民党上层很多人都是同学朋友,比如“暗杀大王”王亚樵,就和他关系很好,甚至把自己掌握的报纸交给袁殊来办。袁殊还有个同乡叫吴醒亚,是上海市社会局局长,也是中统特务头子,他爹还有个朋友,叫陈立夫…

通过这一大堆关系,他被中统招入麾下,而且在中统内部大放异彩,对外他的身份是“新声通讯社”的记者。

利用记者的身份和留学日本的背景,袁殊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这人是个日本外务省特务,他想发展袁殊为己方间谍,袁殊请示组织后,组织同意他接受日方每月200元的“交际费”,成为日方的情报人员。

而当时侵略战争还没开始,日方在中国正需要大肆发展情报人员。为了提高袁殊获取信息的能力,岩井英一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把袁殊打造成一名“网红记者”....

除此以外,他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为了自身安全和社交,曾经和青红帮有过接触。回国后,他经上级批准,与其他10名新闻记者结拜为异姓兄弟,通过异父异母亲兄弟杭石君的介绍,加入了青帮,与黄金荣、杜月笙等青帮大佬往来密切。

哦对了,这个杭石君,是黄金荣的亲信秘书...所以大家可想而知袁殊在青帮的地位,他是成为“通”字辈的,与杜月笙、黄金荣平辈...

但如此牛逼的人物,却不小心阴沟里翻船了。1935年,一名来自第三国际的西方特工华尔顿,在上海与中共一起从事反对国民党的活动期间被逮捕。虽然华尔顿死活不交代任何信息,但特务们还是从他通讯簿中秘密记录的一串电话号码,发现了袁殊的中共身份,于是袁殊被捕。

但神奇的是,进了监狱的袁殊因为人脉广,居然获得了一堆大佬的保护。不管是吴醒亚还是戴笠,都看中了他这不可多得的N重身份,想把他收入麾下为自己所用。因此他在监狱里吃香喝辣,丝毫没有受皮肉之苦。

但由于他死活不同意为国民党效力,他最终还是被判刑,但因为有人上下打点,罪名仅仅是“宣传与三民主义不兼容思想”的“思想文化罪”,刑期为2年零九个月。但这种人脉大佬大家懂的,他只蹲了一年零三个月后就被提前释放了。

出狱后,他决定去日本学习一段时间,避避风头,领事馆跳出来,帮他办好了所有手续,还给了他200元路费。他到了日本后,“老朋友”岩井英一不仅介绍他去早稻田大学历史系上学,还介绍了许多学界和政界的大佬给他认识,此外,岩井每月还会给他提供150元当生活费,要求是:

希望他能在两国关系“破裂”后能继续和日方合作。

袁殊请示组织后,答应了下来。

当时抗战爆发,日本开始排华,袁殊不得不回到上海,而戴笠刚好需要一名熟悉日本问题、有日本关系的人,但是又不敢随便找。经过杜月笙推荐,戴笠亲自登门拜访袁殊,请求他为军统做事。袁殊请示组织后,接受了戴笠的要求,加入军统。

此时他终于集齐了五个身份:

中共特科、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特务机关和青帮成员...

都快能召唤龙珠了...

“五面特工”袁殊利用自己的多方身份,在情报工作上做出了杰出贡献,淞沪抗战期间,袁殊化装成日本学生,深入日军阵地侦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使我方避免了更大损失;上海沦陷后,袁殊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和汉奸,并成功炸毁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为此受到军统记大功奖励;甚至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1941年6月德国即将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战略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等国际情报,也都被他一一获取上报。

这大哥不仅情报获取能力猛,做事也非常的...巧妙。比如在上海时,袁殊经常打着“岩井公馆”的招牌,用他这个“老朋友”的钱为党组织设立电台、提供活动经费等,直接把一个日本人的房子当中共情报的工作据点用,毕竟这里是不会被搜查的。

就真的很....脑洞大开...

就这还不够他忙活,他又在在汪伪政府中担任一系列的伪职,比如江苏省教育厅长、伪保安司令等职,深受汪伪政府的信任。后来他利用自己职务便利,掩护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士安全撤离,及时地向中共中央提供了日伪政府中的人事更迭情况、苏南日军兵力部署、清乡行动等诸多重要情报,营救被俘的新四军战士,以及地方党群干部达三十多人。

最牛逼的是,袁殊甚至还从岩井那儿搞到一张特别通行证,上面写的是:

“凡驻沪军、宪、警等人对此证持有者有所检问,务须与日本驻沪总领事取得联系,不得造次!”

畅通无阻了有没有?

 

感觉岩井就是个冤大头?还没完,抗战胜利前夕,袁殊甚至将“岩井公馆”里价值上千万元的财产全部打包带走,并将其转交给了上海秘密党组织...

emm....很难评....

办完这一切后,袁殊悄然归队,回到了解放区,改名“曾达斋”。而国民党甚至一开始还任命他为军统第三站站长(中将军衔),直到第二年才知道他已经跑了,于是便将其当成“汉奸”通缉,甚至还派人前去苏州抄了袁殊的家。

反射弧有点过长了...

但没想到,1955年,他一直单线联系的上级潘汉年被冤入狱,袁殊也因此被捕,判刑12年。然而在刑满之后,又被关押了8年,好不容易出狱了,又被送到武昌大军山的一个农场进行农场改造。直到1982年,袁殊才得以平反,并恢复其党籍。

但无论境遇如何,他的信仰从没有动摇过。在平凡当天,他的日记中写道:

“至此,入狱20年,历乱生涯,始重见天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及于我身,一切冤假错案,在实事求是的精神照耀下,得到平反。”

1987年,“五面特工”袁殊去世,享年76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