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突然宣布了,对23类先进半导体设备实施出口限制,还把42个对象放

记实馆 2025-11-28 18:04:07

果不其然 日本突然宣布了,对23类先进半导体设备实施出口限制,还把42个对象放进“简化许可”的名单里,唯独把中国大陆单列为个案审批。 这份涵盖刻蚀、清洗、沉积等关键环节的半导体设备管控名单一经公布,相关审批门槛便被大幅抬高。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是什么技术管理,分明是政治凌驾于生意之上,一门心思要跟美国站边,可他们偏偏忘了,中国可是日本半导体设备最不能丢的金主。 2023年的数据摆在这里,日本半导体出口里中国占了21.6%,美国才只有4.4%,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拿东京电子来说,这家巨头近一半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市场,尤其是涂胶显影设备,前些年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九成,几乎把这块市场包圆了。 可日本政府不管这些,说翻脸就翻脸,以为靠审批抬高门槛,就能给中国半导体生产添堵,却没想想自己的企业会面临什么。禁令一出,最先遭殃的就是日本本土的设备厂商。 尼康2023财年对华业务收入直接从25%跌到10%以下,库存堆得像小山,员工只能被迫转岗;佳能的光刻部门订单锐减,生产线调整得手忙脚乱;就连东京电子也没能幸免,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5%,原材料价格还涨了20%。 到了2024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同比下滑8%,中国市场份额从30%直接缩到15%,这些数字实打实戳在日本企业的痛处上。 他们想转战东南亚、印度找替代市场,可那些地方需求小不说,物流和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根本补不上中国市场的缺口,纯属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是日本以为的“杀手锏”,反倒成了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加速器”。 以前国产设备还在慢慢研发验证,这下被倒逼得快马加鞭,反而跑出了加速度。 就说涂胶显影设备,过去二十年被东京电子垄断,可芯源微推出的第三代浸没式机型,产能能达到300片/小时以上,还能无缝对接各种主流光刻机,胶厚均匀性、颗粒缺陷密度这些关键指标,跟东京电子最新款比也不落下风。 2023年这台设备就进了国内头部晶圆厂验证,72小时不停机跑下来各项指标全达标,当年就签了量产认可书。 到2024年,芯源微的涂胶显影设备出货量直接破百台,国内前十大晶圆厂有七家把它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东京电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跌到70%以下,芯源微一家就占了近25%。 不止涂胶显影,刻蚀、清洗、沉积这些被限制的关键环节,国产设备都在快速突破。 北方华创并购芯源微后,把刻蚀、沉积和涂胶显影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前道工艺闭环基本补齐,国产化率眼看着从20%多往40%冲。 这些国产设备不光价格比进口的便宜,备件成本低七成,响应速度还快三到五倍,晶圆厂算算账就知道,与其等着日本设备审批、耗着高额的维护费,不如换国产的用,还能拿国产化补贴,怎么算都划算。 现在不少新建的12英寸产线,从规划时就按50%国产设备配比设计,早就不把进口设备当唯一选择了。 日本这边还在为政治站队沾沾自喜,那边产业链的反噬已经找上门。中国调整了镓、锗这些关键矿产的出口管控,日本进口量直接减了30%,芯片封装成本噌噌往上涨;想靠补贴让企业去越南、泰国建厂,结果物流跟不上,交付一推再推,成本反而更高。 反观中国,原本依赖日本进口的高端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现在正一步步实现自主可控,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晶瑞电材的KrF光刻胶都实现了批量供应,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市场占有率也从10%涨到25%。 说到底,日本这波操作既不聪明也不划算。放着每年几百亿的中国市场不要,非要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结果不仅没拖慢中国的节奏,反而逼得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加速自主化,自己的企业丢了市场、亏了营收,产业链还处处受掣肘。 原本想卡住中国的脖子,最后却掐住了自己的喉咙,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垄断优势”被国产设备一点点蚕食,这波亏空,怕是多少年都补不回来。

0 阅读:2

猜你喜欢

记实馆

记实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