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白茆镇百善村的田野上,一对普通农民兄弟的意外发现,揭开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秘辛。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锄头下去,刨出来的不只是几块黄澄澄的金子,还有个被他们随手丢进河沟的"破铜壶",后来竟让专家们急得直跺脚。 那会儿农村刚包产到户,张华张强兄弟俩守着两亩薄田过活。 春末一场暴雨冲了庄稼,兄弟俩挽着裤脚在泥里抢种,张强的锄头突然磕到硬东西。 扒开烂泥一看,竟是个沉甸甸的铜疙瘩,里头塞满黄闪闪的硬块。 本来想悄悄拿回家,但后来发现这事儿根本瞒不住,村里人很快都知道了。 兄弟俩当时眼里只有那些金子。 1982年的农村,谁家见过这么多黄金?掂量着足有七八斤,够盖新房娶媳妇了。 至于那个装金子的铜壶,看着锈迹斑斑,既不能换钱又占地方,哥俩一合计,趁着夜色扔到村外河沟里了。 他们哪能想到,几天后文物局的人找上门,开口就问"那铜壶呢"。 专家们跟着兄弟俩摸到河沟边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淤泥里扒拉了大半天,总算把铜壶捞了上来。 清洗干净后,壶身上蟠螭纹和铭文清晰可见,带队的老专家当场就拍了大腿,这哪是什么普通铜壶,是战国时期的"陈璋圆壶",比那点金子珍贵百倍。 后来才知道,这壶上的铭文记载了齐国伐燕的历史,连《史记》里都没写这么详细。 村里开大会那天可热闹了。 有人说金子该归兄弟俩,毕竟是从自家地里挖的;也有人觉得这是国家的东西。 最后支书拍了板,按刚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上交。 兄弟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把金子和铜壶都交了上去。 政府后来奖励了500块钱和一张奖状,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工资,老实讲也算不亏。 类似的事儿这些年其实不少见。 1976年陕西农民杨新满发现兵马俑碎片,也是先当成废瓦砾,后来上报才促成了兵马俑坑的发掘。 2021年江西那个修房的农民,一锄头挖到东汉古墓,没敢乱动直接联系文物局,最后得了省政府表彰。 如此看来,农民兄弟的文物保护意识,这些年真是越来越强了。 现在去南京博物院,还能看到那个陈璋圆壶摆在显眼位置。 旁边的说明牌上,特意写着"1982年江苏盐城农民张华、张强发现"。 百善村后来还建了个小型博物馆,专门讲这个故事。 这铜壶能重见天日,还得感谢那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 他们当时或许不懂什么历史价值,但那句"国家的东西就得交国家",比多少文物保护标语都实在。 如今再想起这事儿,最让人感慨的是观念的变化。 以前觉得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现在都知道地下文物归国家。 从1982年《文物保护法》颁布,到现在村里设文物信息员,普通人对文物的敬畏心越来越强。 这或许就是陈璋圆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不只是那件青铜国宝,更是一代代人守护文明的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