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9岁战士为救人而牺牲,父母几度昏厥,可谁料20年后,战士母亲病逝

青丝共谈过去 2025-11-28 12:25:14

1997年,19岁战士为救人而牺牲,父母几度昏厥,可谁料 20年后,战士母亲病逝,一中年男子紧急赶来,随后,他的举动更是震惊了所有人! 刘继强出生在吉林省桦甸市一个农村家庭,1978年左右来到世间,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养成老实本分的性格。1996年,他响应征兵号召,离开家乡入伍,成为海军战士,分配到辽宁葫芦岛海军某部。军营生活对他来说是个新挑战,训练严格,生活节奏快,他每月领到的津贴大部分寄回老家,只留少量自己用。同期入伍的廖良开来自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和平村,1974年9月出生,也在农村长大,早年帮家里干农活。廖良开入伍后分配到同一部队,很快适应环境。他注意到刘继强不太爱说话,便主动接近,两人从闲聊开始,分享各自家乡的事。刘继强讲东北的冬天,廖良开说四川的辣食。他们一起参加日常训练,互相鼓励,约定共同努力考军校。这样的相处让两人成为好友,军营日子不再孤单。廖良开有时用自己钱买东西分给刘继强,两人关系越来越近。 1997年9月28日下午,刘继强在葫芦岛渤海湾海域附近执行巡逻任务,听到呼救声后立刻赶去,发现有人落水。他跳入海中将落水者推上岸,自己却被海浪卷走,年仅19岁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消息传回部队,战友们悲痛不已。刘继强父母从吉林赶到追悼会现场,见到儿子遗体时情绪崩溃,母亲几次昏厥,父亲也难以支撑。廖良开作为刘继强的战友,参加了追悼会,看到二老的样子,他走上前承诺代替刘继强照顾他们。二老感动之下,认廖良开为义子。从那天起,廖良开开始履行承诺。退伍后,他返回重庆工作,但每年坚持去吉林看望刘继强父母。节日时,他打电话问候,生日时坐火车赶去陪他们过。廖良开结婚生子后,还带妻儿一同前往,让二老感受到家庭温暖。刘母曾将刘继强儿时的玩具送给廖良开的儿子,二老视廖良开的家人如亲人。 廖良开在部队服役期间,就开始给刘继强父母写信,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退伍后,他在北京短暂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重庆开州区和平村从事农业。即便距离3000公里,他每年抽时间乘火车去吉林,路程两天多,带些礼物如水果或衣物。两个家庭逐渐融合,廖良开邀请刘继强父母来重庆玩,接站后带他们逛当地景点。刘父刘母来重庆时,廖良开安排住宿,陪他们吃饭聊天。2017年,刘母梁桂茹病逝,廖良开得知后从重庆赶往吉林殡仪馆,到达后跪行到灵堂前,表达哀悼。他的举动被周围人看到,引起关注。廖良开继续照顾刘父,定期联系,帮买东西或寄钱。这样的坚持源于战友情谊,廖良开视二老为亲生父母。刘继强牺牲后,部队和地方政府给予荣誉,刘家得到抚恤,但廖良开的举动超出官方义务。 廖良开的事迹在2017年被媒体报道,当选感动重庆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他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这些认可来自他20多年的坚守,没有中断。廖良开在重庆生活,先后在北京和成都工作过,买房安家,每次变动都第一时间告诉刘继强父母。两个家庭的往来让廖良开有两对父母,他平衡照顾双方。刘继强父母年事渐高,廖良开增加联系频率,电话中聊日常琐事。刘父健在时,廖良开帮解决生活问题,如买药或修东西。廖良开的妻子和儿子也参与其中,儿子视刘继强父母如祖父母。这样的家庭模式在农村常见,但跨省维持不易。廖良开用实际行动证明承诺的分量,影响周围人。他的故事传播后,许多人学习这种精神,在社区或工作中体现互助。

0 阅读:72
青丝共谈过去

青丝共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