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一旦点亮,美国11艘航母舰队,将在24小时内,被激光武器“烧成废铁”!别再谈什么航母、导弹了,谁第一个掌握可控核聚变,谁就掌握了“无限能源”。 过去我们总把航母当成海权终极象征,12万吨的钢铁堡垒,搭载上百架战机,靠两座A1B核反应堆提供大约700兆瓦电力,听起来已经很恐怖。 但这点电力在未来高能武器面前,其实远远不够,真正的可控核聚变堆,哪怕只做到几十兆瓦的工程试验机,其输出功率密度也比现役舰用裂变堆高出两个数量级以上。 它不需要频繁换料,不需要庞大的补给船队,一座紧凑型聚变堆可以让整艘军舰几十年不靠港,电力随取随用,想用多少有多少。 这就直接解锁了今天所有“电力饥渴型”武器的天花板,激光、电磁轨道炮、高功率微波、粒子束,这些过去受限于舰上发电能力的武器,将第一次摆脱功率枷锁。 100兆瓦只是起步,吉瓦级持续输出将成为标准配置,一艘搭载聚变堆的军舰,等于把一座陆基大型电站搬到了海上,而对方还在为几百兆瓦的峰值功率精打细算。 能量不对称一旦拉开,传统动能武器再先进,也挡不住光速武器的饱和覆盖。 现役航母最怕的就是高超音速弹头突破末端防御,可当进攻方也能用聚变能量驱动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激光时,拦截窗口会提前到几百公里外。 来袭目标还没进入传统防空导弹的最佳射程,就已经被连续光束从外部烧蚀、从内部诱爆。 金属会像蜡一样融化,复合材料会直接气化,连爆炸的机会都没有,11艘航母编队加起来也扛不住这种级别的能量倾泻,24小时内全舰失能其实还是保守说法。 很多人会问,美国也在搞聚变,为什么中国点亮就等于赢了?答案在于路径选择和资源底牌。 美国主攻的激光惯性约束路线,更适合做脉冲式核武器模拟器,却离持续稳定发电最远。 而中国选择的磁约束高温超导路线,从一开始就直指工程化、商用化,目标就是把反应堆做小、做稳、做便宜。 稀土、铌钛、铌锡、高温超导带材,中国占据全球九成以上产能,这张牌一旦打出去,别人想追都追不上。 EAST已经稳态运行千秒以上,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BEST紧凑型聚变装置2027年就要点火燃烧等离子体,混合堆“星火”2030年前就要并网,这不是纸上规划,是已经砸钱、已经排进国家工期的实打实工程。 当聚变能量真正上舰那天,航母的意义会迅速从“进攻平台变成“移动靶场”,因为谁掌握了无限电力,谁就掌握了绝对火力投射权和绝对防御权。 传统舰队再庞大,也挡不住能量维度碾压,你可以继续造更多航母,但对方只需要更小、更快、更隐身的平台,搭载一座聚变堆,外加几套吉瓦级光武器,就能让整个舰队失去战斗力。 这不是武器代差,而是能源代差,一旦拉开,就再也追不回来。 与其把资源继续砸在第12艘、第13艘传统航母上,不如把目光转向真正的未来。 谁先让“人造太阳”在军舰上稳定燃烧,谁就将在下一场战争开始前,直接宣布胜利,能量决定火力,火力决定规则,规则决定胜负,这条链条已经清晰到不能再清晰。 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