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动真格了!不再打嘴仗了! 这件事得从11月23号那天说起,中国海事局通过大连海事局发了个正式通告,明确说了从当天下午4点开始,到12月7号下午4点,整整两周时间,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的一块海域要执行军事任务,任何船只都不能进。 就在这之前半个月,高市早苗在涉台问题上踩红线踩得不亦乐乎,中方这边没惯着,外交部刚批完,国防部就跟上亮态度,中国军号更是直接甩出日语、英语、中文三版海报,直白得不能再直白:敢武力介入台海,必遭迎头痛击。 本来以为这已经够直白了,没成想日本海自那边还玩起了花活,中方15号刚宣布17号要在黄海中部搞三天实弹射击,他们当天就拿电影《沉默的舰队》里的炮战片段当“战书”,配着“一切就绪,预备开火”的文字发出来,搞起了隔空挑衅。 现在回头看,那三天的实弹演习顶多算是敲敲桌子提醒,这次14天的超长禁航军演,才是真正的“别跟我玩虚的,真家伙亮给你看”。 别小看这片被划成禁区的海域,那可是咱们海疆的“门户钥匙”。北起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南到山东半岛蓬莱登州头,渤海海峡就这么窄窄一道,却是连接黄海和渤海的唯一通道。 尤其是里面的老铁山水道,水深能超50米,咱们的山东舰、辽宁舰当年海试都从这儿过,堪称航母的“必经之路”。 周边的大连港、烟台港更是撑起了环渤海经济区的半边天,大连港扛着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转运,整个区域承担着环渤海60%的货物吞吐,每天光过往船舶就有上千艘,渔船更是密密麻麻。 偏偏选在这儿搞长时间军事任务,意思再明确不过:我的门户我自己守,谁也别想在这儿耍花样,毕竟这儿要是出点岔子,不仅是国防安全的事儿,连北方的经济命脉都得受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的管控细节里全是“硬实力”的味道。海事局提前一天就发了通告,还把精确到分的坐标、管控要求说得明明白白,甚至提醒船舶通过官网和APP查信息,这可不是搞突然袭击,而是明明白白的“透明化威慑”。 意思就是我告诉你我要干什么、在哪儿干、干多久,你要是识相就绕道走,别凑上来找不痛快。 要知道这片区年均船舶流量高达12万艘次,周边还有190多个渔港、一万三千多艘机动渔船,提前规划能最大限度减少影响。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近2000艘渔船得转移作业区域,商船绕行长山水道要多走30到50海里,单船燃油成本得涨8%到12%。 能让这么繁忙的黄金水道为军事任务让路,本身就说明咱们对局势的掌控力,早就不是光靠嘴说的阶段了。 对比之前的嘴仗和小范围演习,这次14天的时长简直是量级飞跃。 三天的实弹射击顶多是检验单科目能力,两周的军事任务可就不一样了,能全方位锤炼舰艇装备的连续运行性能,考验作战人员的协同配合,连指挥体系的调度能力都得拉满。 想想看,之前某些势力觉得中方的警告就是“外交辞令”,日本海自用电影片段都敢来凑热度,仿佛觉得放个特效视频就能唬住人。 现在好了,咱们直接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实战化训练,各种舰艇、武器装备轮番上阵,这可比任何海报都有说服力。 而且这波操作还藏着满满的“治理智慧”,既没耽误国防训练,又尽量顾全了民生经济。大连、烟台这些港口早就启动了应急预案,优化靠泊顺序、增加拖轮配置,硬是把船舶滞港率控制在5%以内。 说到底,这次大连海事局的通告,就是给所有心怀侥幸的势力划下的红线。从三语海报警告到三天实弹演习,再到这次14天的超长军事任务,中方的回应一步步升级,就是不想再跟某些势力玩口水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