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当地时间11月24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明确

风筝是粉的梦 2025-11-28 06:42:23

快讯!快讯! 当地时间11月24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在经贸领域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关系,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大批中企,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入驻匈牙利,不仅有效提振了匈方的国民经济,而且还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一举解决了劳动力过剩问题,让当地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这话一落地,欧洲内外的表情管理就绷不住了。有人说他们在“投机”,但看账本最老实:是真金白银的工厂、岗位、税收。更关键是方向对了,新能源、储能、整车,都是欧洲产业升级绕不过去的赛道。谁卡住了锂电和电驱,谁就坐上了下一个十年的产业椅子。 欧盟口头上说“去风险”,实际操作里常常变成“去机会”。匈牙利反其道而行,拿规则当工具,不拿规则当墙。你要一致立场,那我就用手里的否决权谈条件;你要讲价值,我拿就业和工资单回你一句:这就是价值。说得不好听,很多国家羡慕的不是匈牙利的胆子,是那份可落地的务实。 我更关注的是连锁反应。匈牙利是欧盟成员,示范效应摆在那。斯洛伐克、捷克、葡萄牙、希腊,这些都盯着供给链转移带来的窗口期。谁先引进去“链主”,谁在本地化配套上走快一步,几年后就可能逆袭。反过来看,如果布鲁塞尔继续用关税和调查当拐杖,最后很可能拐走的是自己的竞争力。 当然,匈牙利不是无条件欢迎。地方层面也有担心,比如环保、用水、社区吸纳能力。但看他们的做法,更多是把问题变成流程:环评、培训、基础设施升级,政府和企业一起做。这和“先否后谈”的套路完全不同。与其在会议室里争论产业安全,不如把学生送进技能班、把道路电网先配齐。 美国那边的尴尬也能理解。本想用政治杠杆影响欧洲议程,没想到有人用“本国优先”回敬。现实就是这么直接:你能不能给订单、给岗位、给技术共建?不能的话,别人就会找能给的人。国际关系不是朋友圈,最终看的是供给能力和成本效率。 接下来两件事值得盯。第一,欧盟对新能源的贸易工具会不会继续加码?加得越狠,内部裂缝越大。第二,下一个吃到产业红利的会是谁?我押注在那些港口条件好、劳动力成本适中、配套肯投入的国家。只要敢放下意识形态的滤镜,项目就会自己找上门。 有人问,这是不是“被依赖”了?我的看法是,互相嵌入的供应链才是最稳的安全网。单边依赖是风险,双向绑定是稳定。匈牙利现在做的,就是在车企、零部件、电池、软件之间织网,把自己变成不可替代的节点。到那时,外部风一吹,它反而比谁都稳。 故事会怎么走?要么是更多国家学会用产业说话,要么是继续在话术里兜圈。匈牙利已经给了答案:把工厂点亮,工资单变厚,矛盾自然少一半。你更支持哪种选择?我想听听你的判断。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风筝是粉的梦

风筝是粉的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