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日本入常,日本公然威胁退出联合国,跟美国欧洲另起炉灶。像日本这样动辄要求

凌寒执卷 2025-11-28 01:38:09

中国拒绝日本入常,日本公然威胁退出联合国,跟美国欧洲另起炉灶。像日本这样动辄要求退出联合国,以此来威胁中国的行为,只能说现在的日本国民,陷入了精神错乱当中,错把今天的联合国,当成30年代的国联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国际舞台上又掀起了一阵风波,主角还是那个老面孔——日本。这回的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日本想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被中国明确反对后,居然放话说要退出联合国,还要拉着美国和欧洲另起炉灶。   这种动不动就掀桌子的行为,让人不禁怀疑,现在的日本是不是陷入了某种精神错乱,错把今天的联合国当成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国联了。   说起日本追求常任理事国的历程,那可真是一部长篇连续剧。早在197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日本就首次正式提出了“考虑常任理事国资格”的想法。   那时候日本经济刚开始起飞,自信心也跟着膨胀起来,觉得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有个更响亮的位置。不过当时这个提议没掀起多大水花,毕竟二战结束才二十多年,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警惕心还没完全消除。   等到1994年,日本政府干脆把“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白纸黑字写进了外交文件,把它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目标。   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口袋里有钱,说话底气也足了。他们觉得自己每年承担了联合国相当比例的会费,却在安理会没有一席之地,心里很不平衡。   时间跳到2005年,日本拉上了德国、印度和巴西,组成了所谓的“四国集团”,抱团推动安理会改革。这四个国家各有各的算盘,但共同目标都是想挤进常任理事国的行列。   他们四处游说,搞得声势浩大,但最后也没能成功。关键问题在于,安理会改革牵涉到太多利益纠葛,现有的五个常任理事国谁都不愿意轻易稀释自己的权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联合国和国联的区别。有些日本人似乎产生了错觉,以为现在的联合国和当年的国联一样脆弱。   国联确实是二战前国际秩序失败的产物,它既没有执行力,也缺乏普遍代表性,最后形同虚设。而今天的联合国虽然也有各种问题,但它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远非国联可比。威胁退出联合国?这种话听起来更像是气话,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外交策略。   转眼到了2025年,日本政坛出现了新变化。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发表了一系列涉台言论,这些言论明显越界,触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这就好比邻居跑到你家门口,对你家的事务指手画脚,任谁都会火冒三丈。   中国方面的反应既迅速又明确。2025年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表达了中方的严正立场。   紧接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在联大发言中明确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连串动作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绝不会妥协。   日本方面似乎被这个反应激怒了,居然公开威胁要退出联合国,还要拉上美国和欧洲另立门户。这种反应着实令人费解。   美国和欧洲会不会跟着日本胡闹就是个大大的问号。虽然美日有同盟关系,但在联合国这样的多边舞台上,每个国家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行事。美国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支持日本,但要它为了日本而放弃联合国体系?这恐怕是一厢情愿。   再说欧洲国家,他们向来重视多边主义,联合国体系正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他们抛弃这个经营了七十多年的平台,去和一个动不动就威胁退出的国家另起炉灶?这听起来更像天方夜谭。   从更深层次来看,日本这种“不入常就退出”的威胁,反映出了其外交策略的某些困境。一方面,日本确实为国际社会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发展援助等;但另一方面,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在地区事务中的立场,又常常引发邻国的担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国内政治近年来右倾化趋势明显,一些政客热衷于打“外交牌”来转移国内矛盾。   当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时,在国际舞台上制造话题就成了某些政治人物的首选策略。但这种短视的行为,从长远来看可能损害日本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国际社会对这场风波的反响也颇值得玩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日本的态度持保留意见,毕竟安理会改革不仅仅是增加几个常任理事国那么简单,它关系到整个国际秩序的公平性与代表性。   这些国家更关心的是如何让联合国更好地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仅仅满足少数国家的野心。   回过头来看,日本要想真正实现“入常”目标,恐怕需要调整一下思路。威胁退出联合国不仅不现实,反而会让人质疑日本对多边主义的承诺。   与其采取这种极端方式,不如通过更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增进与邻国的互信,这才是正道。  

0 阅读:0
凌寒执卷

凌寒执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