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香港寸土寸金,真的是名不虚传啊!烧着的五栋楼里面住了一万人左右!一栋楼32层

榕树下听书 2025-11-27 21:19:36

都说香港寸土寸金,真的是名不虚传啊!烧着的五栋楼里面住了一万人左右!一栋楼32层,总共一百六十层,算3人一户来算的话,一层楼住了18户人,这是啥概念? 真的不觉得挤吗?怪不得香港工资高,原来是有代价的,这么拥挤的生活环境,大家还愿意去香港吗? 我表舅在香港油麻地住了12年,去年退休才搬回广东老家,他常说在香港住,“呼吸都得挤着来”。 他家那套38平米的房子,住了一家三口,客厅摆完沙发就只剩半米宽的过道,孩子上中学时写作业得在餐桌上搭块木板,晚上睡觉父母睡主卧,孩子只能在客厅打地铺。 这样的居住条件,在香港绝非个例——旺角、深水埗等老城区,很多唐楼的户型被称为“劏房”,就是把一套完整的房子分割成多个小隔间,最小的劏房面积不足5平米,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小衣柜,做饭得在门口摆个电磁炉,洗澡要蜷缩在不足1平米的淋浴间里。 香港的拥挤,早已刻进城市的肌理。全港陆地面积只有1106平方公里,其中超过70%是山地和郊野公园,可开发的平地少得可怜,却要承载75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6800多人,是内地一线城市的3倍多。 表舅说,每天早上7点半,油麻地的地铁站就像“沙丁鱼罐头”,排队进站得绕三个弯,上车全靠后面的人推着走,有时候背包里的早餐都会被挤扁。 就连小区楼下的便利店,收银台和货架之间的距离不足一米,两个人交汇都得侧身相让。 这种拥挤背后,是高昂的住房成本。香港的房价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核心区域的均价每平米超过20万港元,一套普通的两居室总价动辄上千万,普通人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未必买得起。 大多数年轻人只能选择租房,表舅刚去香港时,租了一个15平米的劏房,月租就要8000港元,占了他当时工资的一半还多。 为了节省开支,很多上班族会选择“合租床位”,一个10平米的房间摆三张上下铺,住六个人,每个人的床位费每月也要3000多港元,连放行李的地方都没有。 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人涌入香港。表舅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内地国企的工作,执意留在香港打拼。 他说香港的工资确实诱人,普通白领月薪普遍在2万港元以上,是内地同岗位的2-3倍,而且职业发展空间更广,尤其是在金融、外贸等领域,能接触到更前沿的资源和机会。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教育资源优质,孩子能接受双语教育,这些都是吸引人们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拥挤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磨灭香港的魅力。 走在铜锣湾的街头,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中环的写字楼里,精英们步履匆匆,创造着无数商业奇迹;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灯火璀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在这里,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也学会了在拥挤中寻找平衡——下班后去茶餐厅吃一碗云吞面,周末去郊野公园徒步吸氧,或者在狭小的家里和家人一起做饭聊天,平凡的日子里也透着温馨。 香港的“寸土寸金”,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它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拼搏精神,也让这座城市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拥挤的生活环境确实是一种代价,但对于那些追求梦想、渴望更好发展的人来说,这份代价或许值得付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6
榕树下听书

榕树下听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