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防空立大功:全部3枚弹道导弹被击落,“利马”骗“匕首”自毁,俄军伤亡近25万 来源:坠简重光 击落俄军全部三枚弹道导弹!有趣的"利马":骗"匕首"空中自毁 24日深夜到25日凌晨,基辅的防空警报再次刺破夜空。这一次,俄军出动了464架无人机和22枚各型导弹,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空袭。但让人意外的是,乌军防空部队打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部3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被拦截,438架无人机被击落,拦截率高得惊人。 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特别强调了一个细节:那些没被统计进击落数据的导弹,也不是全都命中了目标。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背后藏着一个技术小组的"神操作"。 秘鲁首都上空的导弹? 《每日电讯报》披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乌军有个叫"守夜人"的技术小组,最近发现俄军导弹导航系统还在用老式的可控辐射模式天线。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弱点,于是他们搞出了一套"利马干扰系统"。 这套系统的原理听起来像科幻片——向俄军导弹发射大功率的假导航信号,让导弹的计算机误以为自己飞到了秘鲁首都利马上空。导弹一接收到这个信号,立马开始疯狂调整弹道,想要"纠正"自己的飞行路线。结果呢?导弹结构根本承受不住这么激烈的机动,直接在空中解体了。 据说两周内已经有至少19枚"匕首"导弹因为这个系统被摧毁。这个数字如果属实,那可真是个不小的战果。毕竟"匕首"可是俄军吹嘘的高超音速武器,现在却被骗得在空中自毁,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爱国者"的完美发挥 尤里·伊格纳特在战报中特别提到,"爱国者"防空系统在这次作战中"完美发挥性能"。全部3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都被拦截,至少1枚"匕首"也被打了下来。 这个拦截率确实不低。要知道,前段时间俄军弹道导弹的突防率还挺高的,现在突然被打下来这么多,很可能说明乌克兰的"爱国者"系统得到了升级。具体升级了什么,官方没说,但从效果来看,针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明显提升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拦截率再高,也总有漏网之鱼。这次空袭中,基辅还是有7名市民遇难,20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儿童。 母女俩的劫难 网上流传的信息显示,那个受伤的小女孩伤得很重。她和妈妈住在基辅的第聂伯罗夫斯基区,俄罗斯自杀式无人机爆炸时,妈妈在女儿面前被炸断了腿,小女孩的脸部被碎片击中。医生正在全力抢救这对母女,但结果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除了平民伤亡,这次空袭还摧毁了Novus连锁超市在基辅唯一的物流中心。这个开业不到一年的物流中心被导弹直接命中,4名司机当场遇难。一开始还担心基辅的物资供应会出问题,但Novus很快发布消息说已经调整了供应路线,超市不会缺货,市民不用抢购。 这种应对速度确实让人佩服。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人已经习惯了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迅速调整,保持日常生活的运转。 能源困境依然严峻 虽然防空拦截率不错,但俄军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乌克兰能源部的声明显示,俄军空袭已经破坏了所有大型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发电能力大幅下降。 现在乌克兰的发电能力只能勉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包括基辅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一天只能供电半天。冬季供暖和供水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克里姆林宫就是想用这种黑暗和寒冷来迫使乌克兰投降,这招在前三个冬天都没成功,但今年有了特朗普的"配合",情况变得更复杂了。 说到特朗普,他那个"28点"方案最近变成了"19点"。虽然具体内容还没完全披露,但从媒体报道来看,乌克兰做出了不少让步,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底线。泽连斯基在晚间讲话中说,日内瓦会谈后,需要采取的措施减少了,框架中已经考虑到了许多正确的要素。 战争还在继续 除了空袭,地面战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又一次通过地下管道潜入市区,这次他们在管道里走了21公里,从维尔沙纳一路摸到库皮扬斯克,出来后还换上便服混进了市区。同一个漏洞被利用这么多次,乌军的指挥层确实该反思了。 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斗更激烈。乌军昨天在米尔诺格勒中心地带俘虏了4名俄军突击队员,但这也说明俄军的渗透范围还在扩大。战争研究所的评估认为,季节性的雾天和雨天阻碍了乌克兰无人机的行动,让俄军能在较少威胁下开展地面行动。 过去24小时,双方在市中心一带持续交战。乌克兰突击部队的消息称,在波克罗夫斯克市区已有388名俄军士兵被打死,87人受伤。西方情报机构估计,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区的伤亡总数已接近25万人,跟巴赫穆特血战的损失差不多。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10xxx95
再接再励,勇创新高。
用户10xxx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