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甘斯克由于太过靠近俄罗斯了,使得卢甘斯克现在被俄罗斯几乎彻底占领,而相邻的扎波

律便利小店 2025-11-27 15:24:31

卢甘斯克由于太过靠近俄罗斯了,使得卢甘斯克现在被俄罗斯几乎彻底占领,而相邻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被占领程度只有70%以上,原因就是俄军的黑海舰队不够给力。 但同样是乌克兰东南部,情况就不一样了。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虽然也被俄军占了一大部分,但远没有卢甘斯克那么彻底。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不给力。 原本俄罗斯就想从海上发力,配合陆地部队,来个海陆夹击。可问题是,黑海舰队早在冲突初期就被乌克兰狠狠地打了一顿,直接从“王牌”变成了“包袱”。 海上力量被削弱,俄军在南部的推进自然就跟不上节奏。尤其是赫尔松这种靠海的地方,本来俄军想着靠海上支援,结果黑海舰队被乌克兰各种导弹、无人艇整得焦头烂额。 舰只不是被炸就是被迫转移,连塞瓦斯托波尔都不太敢待了。缺了海上的配合,俄军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推进就变得吃力。 陆地上的补给线拉长又容易被打,乌克兰的反攻空间也就被保住了,这就是典型的“海军不给力,陆军受累”。 如果黑海舰队当初能坚持住,敖德萨的局势可能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毕竟敖德萨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要是俄军从海上封锁住,甚至直接登陆拿下这块地。 那乌克兰基本就成了个内陆国家了。没海港,外援物资进不来,北约国家的支持也会受限,乌克兰的抗战能力会大打折扣。 而且一旦敖德萨沦陷,乌克兰在国际上的物流通道就断了,连卖粮都得靠陆路,那成本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后来的局势看,乌克兰确实是早早就看清楚了黑海舰队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冲突初期就优先对这个方向动手,集中资源打击黑海舰队。 各种无人机、水下无人艇、远程导弹,轮番上阵,打得俄罗斯海军疲于应对。结果就是,黑海舰队现在基本只能龟缩在港口。 很多舰只干脆撤退到新罗西斯克,连黑海中部都不敢多待。乌克兰在海上的压力骤减,敖德萨也算是保住了。而且敖德萨没被封锁这件事,还直接带来了一个“连锁反应”。 因为港口保住了,乌克兰就能继续发展海运经济,外部援助也能源源不断地进来。更重要的是,敖德萨现在成了乌克兰无人机产业的一个重镇。 很多厂房和技术力量都集中在这片区域。也正是这一波发展,让乌克兰拥有了大量“自产自销”的无人机,这些小玩意儿现在可是让俄罗斯的后方神经紧绷。 军火库、补给线、炼油厂都成了打击目标。说起来也挺讽刺的,原本俄罗斯是想通过强大的海军来压制乌克兰,结果现在反倒是乌克兰靠海上运输和无人机来反制俄罗斯。 而且打得还不赖。这中间不光是战术选择的问题,更是战略眼光的体现。乌克兰能在开战初期就判断出黑海舰队是个关键节点。 并且集中力量优先打击,说明他们的军事判断并不只是靠外援,而是真正有自己的思路。如果从更大的角度看,其实这场冲突也在悄悄改变传统的军事观念。 过去我们总觉得海军就是大舰大炮,航母驱逐舰才是主角,但这次乌克兰用小型无人艇、低成本的水下爆炸装置、简配无人机。 就能让黑海舰队一度陷入瘫痪,这等于用“蚂蚁战术”撼动了“大象”。这不仅给了乌克兰喘息的机会,也给其他国家在未来战争中如何利用非对称作战手段提供了现实样本。 再说回卢甘斯克,它其实成了一个例子,说明地理位置虽然不能改变,但战争结果却不全由此决定。乌克兰在南部的应对,比在东部明显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 而这也提醒我们,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拼人多拼枪多,信息、预判、技术、甚至是工业布局,都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所以说,黑海舰队要是当初没被打残,今天的乌克兰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而正因为乌克兰在关键时刻找到了正确的突破口,才在这场本来不对等的冲突中,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主动。 战争有时候拼的不是力气,而是脑子。

0 阅读:0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