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谢寒冰:你们知道中国大陆这两天在干什么吗?他在给全国的退伍军人制发预备役人员证。那大陆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你要知道大陆做每一件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深远考虑的,这一点不容小觑。 不得不说,大陆在下一盘大棋的耐心和谋略上,真是个中高手。尤其是在如何不动声色地增强战争潜力方面,总能玩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花样。 当外界的目光还聚焦在航母下水、战机绕台这些看得见的肌肉上时,大陆却悄悄地干了一件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大事。 这件事,就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在2025年11月26日批准,决定从2026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人员证》。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发个证件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完全没看懂这步棋的精髓所在。 过去,大陆的预备役管理相对松散,只有预备役军官才有个《预备役军官证》。 广大的预备役士兵和军士,退伍后就散落在民间,国家手里只有一个花名册。 真到了需要动员的时候,效率如何,谁也说不准。这就像手里有一大堆珍珠,却没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 现在,这张小小的证件,就是那根串起所有珍珠的线。 它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游戏规则,不再是只面向军官的“精英俱乐部”,而是覆盖了从军官到军士,再到普通士兵的“全员精准化”管理。 这意味着,大陆第一次构建起了完整的“预备役军官-军士-兵”三级分类体系。 更可怕的是这张证件的技术含量。它可不是一张简单的身份卡,而是采用了高防伪技术,内置了芯片。 每个人的证件号码都是唯一的身份编码,里面储存着你的全部服役信息、训练记录、考核结果,甚至你的专业技能。 这简直就是为每位预备役人员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战争档案”。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陆的国防动员,从此告别了“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管理,进入了“精准动员”的全新时代。 战时,指挥系统不再需要翻阅厚厚的纸质档案,去大海捞针一样寻找合适的人。 只需要在系统里轻轻一点,就能知道谁是开坦克的,谁是修雷达的,谁又是战地医生。 这种动员能力,才是最让对手感到脊背发凉的。它实现了一种“无声动员”。 你看不到千军万马的调动,听不到震耳欲聋的口号。大陆可以在一片静悄悄之中,就完成数百万高素质兵员的集结与匹配。 这和台湾地区那种需要提前几个月大张旗鼓宣传、搞教召的动员模式,完全是两个维度的较量。 大陆做这件事,可不是心血来潮。早在202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就已经施行。 这部法律为今天这张证件的出台,铺平了所有的道路。 从法律上明确了征召程序、缓召条件,甚至战时如何转服现役。这就形成了一个“立法-管理-动员-保障”的完美闭环。 也就是说,大陆用法律和技术,把战争动员这件最复杂、最容易出乱子的事情,变成了一套可以精确计算、高效运转的标准化流程。 这背后透露出的决心和意志,才是最清晰的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那些“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者,不要对大陆的底线和能力产生任何误判。 而且,大陆这一招玩得极其高明。它不像波兰、丹麦那些欧洲国家一样,搞大规模扩军,弄得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备战,引来各种舆论压力。 大陆只是发了一张证件,名义上是加强预备役人员管理和荣誉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以技术赋能替代规模扩军”的智慧。 它在不增加一兵一卒现役的情况下,却让潜在的战争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实际上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内力深不可测。 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布局,比单纯地炫耀几件新式武器,段位要高得多。 当然,大陆也不会让这些预备役人员白白付出。这张证件,还绑定了大量的实际权益。 比如享受服役津贴、任务津贴,在医疗、交通等领域享受优先待遇。每年参加20到30天的军事训练,也是有钱拿的。 这种做法,就是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把荣誉感和归属感给你拉满。 它让“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与每个预备役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国防意识,更让这支庞大的后备力量,拥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也知道国家不会亏待他们。 所以你看,从批准到启用,从法律支撑到技术赋能,再到权益保障,大陆的每一步都经过了周密的计算。 优先选拔的,是那些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和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确保这支力量“即召即用、来之能战”。 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证件制发,这分明就是在重塑国家战争动员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