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 就说家电,二三十年前,谁家要是有台索尼的彩电,那就是有面子。那时候结婚彩礼要是能凑齐一台日本彩电,比啥都体面。2015年前后,一堆人去日本旅游疯抢马桶盖、电饭煲。 可现在家电卖场,基本都是海信、海尔、美的这些国产牌子。松下电视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了,以前市场份额能占到两成,现在连3%都不到。 反倒是海信,不仅在咱们这儿卖得火,连日本本土的电视市场都占了四成多,比索尼、松下卖得还多。现在咱们家里换冰箱、洗衣机,没人再盯着日本牌子了,海尔的冰箱能精准控温,美的的洗衣机静音还省水,坏了修起来比日本牌子方便多了,价格还能便宜一半。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明显。在以前,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常年霸占销量榜。可这几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日系车还在琢磨燃油车和混动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电动车做得又成熟又好用,充一次电能跑几百公里,比加油省钱多了,车机也越来越智能,操作比日系车的老款中控简单多了。 比亚迪还跑到日本去卖车,专门按照日本的规矩做了小尺寸的电动车,连铃木的社长都承认比亚迪是个“大威胁”,去年比亚迪在日本的纯电车销量,居然超过了丰田的纯电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还有三菱汽车,以前也算是日系车的代表,今年年初直接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了,长沙的工厂都关了,CEO都说在中国赚不到钱了,可见国产汽车的势头有多猛。 还有商场,以前日资百货是高端的代名词,上海梅龙镇伊势丹开了二十七年,多少人学生时代就去那儿买日本商品。可就在去年,这家店也关了门,伊势丹在中国的门店从最多时的6家变成了只剩1家。 不是大家不爱逛了,是网购太方便,而且国产的商品又好又便宜,没必要再去百货店买贵的日本货。 连便利店也是,以前全家、罗森看着特新鲜,现在便利蜂、美宜佳到处都是,不仅东西便宜,还能代收快递、充话费,比日系便利店更懂咱们的需求。 数码产品这块儿,变化也不小。以前玩摄影的都得备一台佳能、尼康的相机,觉得拍出来的照片才清晰,索尼的微单更是专业的象征。 可现在不一样了,拍视频、拍户外,大家都爱用大疆的运动相机,比以前的GoPro便宜近一千块。入门级的相机也有了国产的选择,松典的相机卖得很火,几百块钱就能拍清楚,比日本的入门相机实惠多了,双十一的时候销量都是领跑的。 就就连相机的核心部件镜头,国产的永诺镜头都能比得上索尼、尼康的高端货,价格却便宜一半,懂行的人都说是“买镜头送机身”。 日化美妆领域也一样,以前资生堂的护肤品、彩妆是不少人的首选,觉得进口的成分更好。可现在超市货架上,珀莱雅、百雀羚这些国产品牌占了大半,主打草本配方,摸准了中国人喜欢天然成分的心思,价格还比资生堂便宜不少。 爱茉莉太平洋这些韩国牌子不行了,资生堂的销售额也在降,反倒是国产的护肤品销量涨得厉害。就连洗衣液、洗洁精这些日用品,以前花王的洗衣液很抢手,现在蓝月亮、立白的种类更多,去污效果一点不差,搞活动的时候还经常打折,老百姓自然愿意买。 说到底,不是日本品牌变差了,是咱们的国产品牌越来越懂中国人的需求了。日本牌子总爱按自己的规矩来,就比如手机系统不支持微信生态,家电操作复杂,跟不上咱们的生活节奏。 而国产牌子知道咱们喜欢操作简单、售后方便、性价比高的东西,空调要省电的,汽车要省钱的,相机要好用的,这些都能精准满足。 日子一长,那些曾经被日本品牌占据的领域,自然就被国产货一点点挤了出来,日本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咱们的日常生活里,真没多少地方非得用日本牌子了。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