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代号“608”的地下党,因唯一的交通员病逝,和党组织失联。这时,他想起了交通员生前的交代:“我若出事,你可以看报纸!” 代号“608”的地下党王敬贤攥着半张烧焦的情报,在保密局值班室的阴影里,把老曹的遗言默念了第三遍。 “我若出事,你可以看报纸!” 三天前,他的单线联系人、卖羊肉的老曹病逝了。 那个背微驼的中年人,咳着血把情报塞进他手里,说“这事关何思源的安全,北平和平的大事”,便再没醒来。 如今,情报成了烫手山芋,送不出去,何思源有性命之忧,和平谈判的大局也可能生变。 王敬贤的处境,用“孤岛”形容再贴切不过。 作为保密局的“自己人”,他表面抄抄写写,实则单线联系老曹,一个在菜市口摆摊的羊肉贩子。 老曹的摊位前总挂着蓝布幌子,王敬贤路过时,听见“三短一长”的敲击声,心就安了。 可老曹一走,这根线断了。 那时的地下工作,规矩严得像铁链,单线联系,上线一断,下面的人就成了没根的草。 王敬贤不敢轻举妄动,怕暴露身份,只能把情报藏在值班室的砖缝里,每天用余光扫视进出的人。 他想起老曹生前的话:“报纸是死的,人是活的,暗号藏在字缝里,就看你能不能看懂。” 从此,他成了报童的常客,从《平明日报》到《世界日报》,连街边小报的广告栏都不放过。 转机出现在老曹病逝后的第七天。 《平明日报》副刊的夹缝里,登出一则不起眼的寻人启事:“曹记羊肉铺因故歇业,答谢亲友请至望海楼一聚,备薄酒致歉。” 字小得像蚂蚁,混在“戏曲评点”和“征婚启事”里,稍不留神就错过。 王敬贤的心跳陡然加快,这是老曹的风格,用“答谢亲友”当幌子,实际是接头信号。 “望海楼”不是酒楼,是阳平会馆屋脊上的琉璃海兽。 老曹曾说过:“真接头点在戏楼柱子后面,看海兽的眼睛。” 王敬贤换了件旧棉袍,袖口磨损处用黑线缝补,像往常一样“下班”溜达。 他在阳平会馆的二楼包厢坐了整整一下午,死死盯着杂货铺的方向。 可直到散场,那抹熟悉的“三短一长”敲击声始终没响起。 王敬贤的心沉到谷底。 难道组织没看到?还是自己已经暴露? 保密局的签到簿,让他必须在17点20分前赶回单位,否则就是“擅离职守”,必然引起怀疑。 他只能撤,随后消失在胡同尽头。 王敬贤以为这辈子都接不上头了,直到第三天清晨,他在保密局后院的死信箱里摸到个纸团。 那是老曹生前教他的“应急联络法”,用特定邮票贴法传递信息。 纸团上只有一行字:“地点改,三义书店。” 三义书店在琉璃厂附近,专营古籍,老板是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人,平时总坐在柜台后翻书。 王敬贤走进书店时,巷口突然闪出两个伙计模样的男人,假装搬书箱堵住了退路。 还没等他反应,第三个人从身后窜出,一块带着乙醚味的抹布捂住口鼻,钳子抵在后腰:“别动,借一步说话。” 他被拖进昏暗的内室。 没有寒暄,对方开门见山:“老曹的葬礼,花了多少钱?” 这一问,王敬贤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是只有他和老曹、组织才知道的绝密账目。 在这个连活人都顾不上的乱世,组织依然记得每一个牺牲同志的身后事。 他定了定神:“47块银元。羊肉摊最后流水12.8元,他喝的中药里,石膏用了三钱。” 对方的手松开了。 灯光亮起,站在面前的“伙计”一把抱住他:“同志,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之前的接头失败是因为组织收到假情报,以为他已暴露,才临时改在三义书店“钓鱼”。 若他是特务,绝不敢来。 若真是“608”,定会冒险一试。 内室的木桌上,摊着那份被王敬贤嚼咽入喉的微缩胶卷。 他用大饼裹着胶卷,在嘴里含了半小时才咽下去,生怕被搜身发现。 情报展开,上面是特务暗杀何思源的详细计划,时间、路线、埋伏点,清清楚楚。 当晚,何思源宅邸紧急增派便衣护卫,特务的刺杀轨迹被迫更改。 虽然何家仍遭袭击,但因早有准备,避免了更大惨剧。 两周后,一份原本要被傅作义秘密处决的22人名单,也因这份情报网的运作暂缓执行。 王敬贤后来才知道,老曹病逝前,把最后的积蓄都用来买了药,想撑到把情报送出去。 组织为了找他,在报纸上登了七则暗号广告,死信箱检查了上百次。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王敬贤站在菜市口,望着曾经老曹的羊肉摊。 可他总觉得,还能再听见“三短一长”的敲击声。 后来,他在整理老曹遗物时发现,那本破旧的《三国演义》里夹着张纸条:“若我走在你前头,别难过,报纸会带你回家。”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就是无名英雄的信仰。 不需要掌声,只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主要信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你不知道的《绝密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