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玉环?安史之乱中杨玉环之死,并非简单的红颜祸水论可以概括,而是玄宗王朝在生死存亡关头一场残酷的政治取舍。 天宝十五载(756年),潼关失守,长安危在旦夕。玄宗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时,随行禁军突然哗变。这场兵变表面上是诛杀奸相杨国忠,实则直指杨氏家族背后的玄宗权威。当愤怒的士兵围困行营,主帅陈玄礼明确向玄宗提出:“国忠既诛,贵妃不宜供奉。” 在六军不发的绝境中,七十一岁的李隆基面临抉择:是力保爱妃而赌上江山,还是牺牲玉环以稳军心?他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个决定背后,是杨玉环作为杨国忠堂妹的政治身份,更是盛唐天子向现实政治的屈服——当皇权赖以生存的军队发生动摇,唯有交出祸水的象征才能重获忠诚。 三尺白绫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女子的生命,更是一个时代崩解时,权力对情感的绝对碾压。马嵬坡上的香消玉殒,成为大唐由盛转衰最悲凉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