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当前的困境,已从流动性紧张演变为一场对“头部房企信仰”的系统性考验。市场最害怕的,不是它欠了多少钱,而是那个曾经被视为“不会倒”的标杆,正在被推向“市场化出清”的轨道。 深铁的救援虽延缓了危机,但308亿借款额度接近耗尽,其自身也陷入亏损,持续输血能力存疑。而万科销售持续下滑、毛利率转负、现金短债比不足0.5,自身造血几近停滞。此时再拿地,看似逆势抄底,实则加剧市场对其资金链的担忧——钱从哪来?难道还要靠股东借款滚动? 真正的转折点在于“市场化处理”这一信号。若国资不再兜底,万科将不得不走上如恒大、融创等房企走过的路:债务展期、资产贱卖、债转股、债权人共担损失。区别只在于,万科的资产更优质、管理更规范、信用更透明,因此重组过程可能更有序,但代价同样沉重。 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和债券,或将面临“打折清偿+长期锁定”的现实。这不是简单的股价波动,而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彻底重构。曾经代表稳健与信用的万科,正站在从“高增长神话”走向“存量重生”的十字路口。 未来能否重生,取决于三点:一是资产处置能否快速回血;二是销售能否止跌企稳;三是国资是否在关键时刻仍愿“托一把”。若三者皆弱,那么“中国房地产一个时代的结束”,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万科当前的困境,已从流动性紧张演变为一场对“头部房企信仰”的系统性考验。市场最害
潘达林
2025-11-27 02:02:26
0
阅读: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