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曾说过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条件,外部通

青雪饼干 2025-11-26 20:45:09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说过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条件,外部通道一旦受阻,经济安全和军工体系承压。 但当我们走进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矿开采现场,看到巨型机械臂将深埋地下的资源送上地面时,这个结论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2023年启动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在南疆探明大型铁矿床,江汉盆地的卤水钾锂资源开发也进入中试阶段,这些沉睡的地下宝藏正被中国地质勘探技术唤醒。 西北戈壁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西南峡谷的水轮机轰鸣不息,它们产生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这条“能源高速路”,昼夜不息地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车间。 十年前还被国外垄断的新能源车电池技术,如今中国企业已掌控全产业链,全球每三块动力电池就有两块产自中国;光伏组件产量更占全球70%以上,不仅点亮国内屋顶,还为东南亚农户送去稳定电力。 与南非的储能合作项目现场,中国工程师正调试智能电网系统,这个由中国提供技术、资金建设的电站,将解决当地频繁停电的难题,而南非的锂矿资源则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应中国电池产业。 陆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的压缩机站正将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加压输送,中亚的油气通过中哈管道直抵中国西北;海上,中欧班列的“陆上动脉”已累计开行超8万列,将中东的原油、非洲的矿产与中国的工业品紧密相连。 联合早报的观察或许混淆了“自给自足”与“自主可控”的边界——中国从未追求所有资源均由本土供给,而是构建多元、稳定、可持续的资源保障体系。 即便是资源禀赋优越的美国,每年也需进口超过90%的稀土和大量关键矿产,真正的国家竞争力从来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否高效配置多少”。 哈萨克斯坦的铜矿通过中欧班列运抵中国后,加工成的高精度铜材又回流到中亚市场,用于当地电网改造;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线落户东南亚,带动当地锂电池原材料开采,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闭环。 国内层面,钢铁厂的高炉煤气回收系统让每吨钢能耗下降15%,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行动使再生资源利用率提升至38%,从生产到生活,资源节约已成为社会共识。 当某些国家仍试图以资源垄断构筑壁垒时,中国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作哲学,将地理与资源的“先天约束”转化为开放发展的“后天优势”。 这种不依赖掠夺、不寻求垄断的崛起路径,或许正是中国给世界的另一种启示——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与众同行。

0 阅读:2
青雪饼干

青雪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