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不用原子弹,也很头疼?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很少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占,这是为何?二战时,要是美国不用原子弹,有没有别的方法让日本遭受重创呢?关于日本为何在历史上,鲜少有被攻占的经历,这个原因还要从他们的地理位置与邻国来说起。 日本为啥难打?第一道防线是老天爷给的,它正好蹲在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老窝里,每年25个台风,至少10个会直扑日本,1281年元朝第二次打日本时,14万大军带着三个月的粮食和锄头铁锹,结果赶上超强台风,战船被吹得互相撞沉,士兵淹死无数,最后就剩几个残兵逃回老家。 这场台风被日本人叫“神风”,二战时还搞了个“神风特攻队”,更绝的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的海域,就像给台风加了“兴奋剂”,风力越刮越猛。 这种天气,别说古代战船,就是二战时的军舰都得绕着走,美国打硫磺岛时,36天才打下来,美军死的人比日本兵还多,这还是面对已经快撑不住的日本守军,要是直接打本州岛,美国预估得死一百万人,这账谁算谁哆嗦。 日本的地形,简直就是“易守难攻”的教科书,75%的国土是山,富士山、北岳这些大山,往那一杵就是天然防线。 二战时美国打硫磺岛,日本兵把山体挖空当碉堡,守将栗林忠道下令,谁敢自杀式冲锋就枪毙!”要求“每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美军轰炸机扔了一堆炸弹,结果发现山体里全是日本兵,只能派步兵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啃,死伤惨重。 更要命的是日本的“多层防御圈”,从冲绳到九州,日本修了一串岛屿防线,像糖葫芦似的,塞班岛战役美军死了1.6万人;冲绳战役更夸张,美军死了7.5万人,日本兵连学生都拉上战场了。 这种“用空间换时间”的打法,让任何想打日本的国家都得做好长期消耗的准备,而日本最不缺的就是“敢死队”。 历史上真正想打日本的国家,就俩:元朝和美国,元朝打了两次,第一次因为准备不足,打了一半就撤了,第二次直接被台风“团灭”。 美国在二战时虽然最后占了日本,但代价是两颗原子弹,要是不用核武器,按麦克阿瑟的估算,登陆作战得死一百多万美军,战争还得拖到1946年以后。 日本为啥这么难打?说白了就是“地理+脾气”,岛国地形让外面的人进不来,台风像天然反登陆系统,山地让机械化部队没法跑,再加上日本人“死磕”的脾气。 历史上从来没被真正征服过,这种“没被打趴过”的历史,反而让日本人更敢拼命。 站在2025年回头看,日本难打的原因,其实是“老天爷赏饭吃”加“自己够硬气”,但历史也告诉我们:地理优势不是永远管用,二战时美国用原子弹破了“岛国不可攻”的神话,现在打仗,导弹和网络攻击可能比登山还容易。 日本要是想真安全,与其靠山靠海靠台风,不如好好搞和平合作,毕竟再硬的堡垒,也挡不住时代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