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金额超亿元!犯罪团伙在千余台企业电脑中植入恶意软件,导致500余家企业投标报

晶林核星 2025-11-26 15:37:16

涉案金额超亿元!犯罪团伙在千余台企业电脑中植入恶意软件,导致500余家企业投标报价等核心数据遭窃! 当合作方技术人员主动提出“帮您优化标书”时,可能正将特制U盘插入您的主机。近日海南警方通报的一起特大商业秘密窃密案,揭开了这条“合作—植入—监控—围标”的黑色产业链。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犯罪团伙以代做标书为名,在三年间向500余家建筑企业伸出“橄榄枝”,却在归还的千余台电脑中埋藏了经过伪装的远程控制程序。 这个由行业“内行”组成的犯罪集团深谙投标规则。主犯余某某利用多年积累的行业人脉,以“技术协作”名义取得企业信任后,在代为处理标书期间秘密安装恶意软件。 待电脑回到各企业办公室,犯罪团伙便如同获得“上帝视角”,不仅能实时查看投标文件修改过程,甚至能捕捉到键盘输入的报价底牌。 窃取数据后,团伙内专业造价师会综合分析竞争对手报价、技术方案优劣,计算出既能中标又保证利润的“黄金报价”。 随着中标项目如滚雪球般增多,他们从最初自己施工逐步升级为“项目中转站”,将到手项目直接加价转包,形成“窃密—分析—围标—转卖”的完整犯罪生态。 该团伙的覆灭源于过于贪婪。多家企业发现,这个神秘竞争对手总能以微弱优势中标,且常出现低于成本价的异常报价。 警方通过追踪异常中标记录顺藤摸瓜,最终在涉案电脑中提取到伪装成系统工具的恶意软件。 今年3月收网行动中,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网,警方同步查封了存储数百万条企业核心数据的服务器。 此案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值得所有企业警醒。在数字化办公时代,标书协作、外包运维等常规业务流程都可能成为泄密渠道。 特别是建筑、咨询等投标密集行业,核心数据防护必须从三个维度加固:对外协人员实行权限分级管理,严禁核心设备脱离物理监控;对投标电脑部署行为监测系统,识别异常数据传输;关键报价决策实施多人分段操作,避免单点泄密导致满盘皆输。 您在业务合作中是否遇到过信息安全隐患?面对日益隐蔽的商业间谍手段,企业该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 欢迎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0 阅读:0
晶林核星

晶林核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