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廊补作业后确诊心理问题,家长索赔9.6万被驳回,法院判因亮了 这件事发生

正诚用世界 2025-11-26 12:32:55

孩子走廊补作业后确诊心理问题,家长索赔9.6万被驳回,法院判因亮了 这件事发生在山东枣庄的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让包括他在内的六七名同学去走廊地上补写,大约过了半小时,期间没有打骂、没有强迫蹲着的情况,孩子们写完后陆续回到教室,当事孩子当时并无异常。放学前老师发现他状态不对,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但未接通,便安排两名同学陪同他回家,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家长后续带孩子先后前往多家医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童年情绪障碍,家长认为病因就是当天在走廊补作业的行为,于是起诉学校,要求赔偿9.6万余元并公开道歉。学校则辩称,该行为不属于体罚,仅是正常教学管理,且医学上无法证明单次补作业与心理疾病存在关联。 家长两次申请司法鉴定程序,涉及六家鉴定机构,均因超出鉴定能力范围被退回,无法认定补作业与孩子患病的因果关系。法院认定家长举证失败,因为侵权诉讼中,需证明对方行为与自身损失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而本案未满足这一核心要求。 法院判决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孩子虽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学校承担责任需以存在过错为前提,家长需举证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监控显示老师无体罚行为,发现孩子异常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符合教学管理要求。学校后续对老师作出警告处分,系因教育方式不当的内部处理,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过错认定。 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复杂,遗传、家庭环境、社交关系、学习压力等均可能相关,单次走廊补作业无法直接认定为病因,医学上也无明确生理机制支撑该因果关系。法院同时考虑到,若轻易将正常教育行为界定为危险来源,可能导致教师不敢履职。 教育部2021年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但“走廊补作业”是否属于变相体罚暂无明确界定。法院未将学生心理感受直接等同于身体伤害,体现了对教师教学自主决定权的尊重。如今教师管理学生的边界争议频发,管与不管的平衡难题引人深思,老师管学生的尺度该如何把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5
正诚用世界

正诚用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