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演员迟蓬回到宿舍后对倪萍说:“真对不起,倪萍,选上我了。 说起倪萍和迟蓬,这俩山东姐妹的友情得从上世纪70年代末聊起。那时候演艺圈机会少得可怜,进电影厂拍戏就是天大的事儿。迟蓬1958年生在蓬莱,家里有点文艺氛围,从小爱看戏,17岁就考进山东省话剧团学员班,天天早起练声,晚上排练到关灯。1980年毕业直接留团当演员,条件苦,宿舍铁床吱吱响,冬天烧煤球炉取暖,她就这么咬牙坚持下来。 倪萍1959年生在荣成,原名叫刘萍,后来改随妈姓。1979年考上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课上记笔记,下课对着镜子练表情,1982年毕业分到山东省话剧院。俩人一见面就投缘,年龄差不多,都沿海来的,性格直爽,很快就睡上下铺,无话不谈。剧院日子紧巴巴,吃食堂搪瓷碗饭,排话剧配合默契,下班一起借衣服御寒。那几年她们梦想大得很,迟蓬想演陈冲那样的角色,倪萍说自己要像刘晓庆红遍全国,俩人总觉得电影大门迟早会为她们打开。 1980年冬天,八一厂郝光导演来山东省话剧院挑《女兵》演员,全团姑娘都拼了命试镜。郝光看完表演,见谁都点头,那是他的习惯动作。迟蓬试完以为自己中了,晚上回去就觉得对不起倪萍,把机会让来让去的心思全写脸上。结果俩人都误会了导演意思,谁也没想到这点头啥都没定。剧院最后通知倪萍去北京演女主角周忆严,机会就一个,姐妹俩都想着把好事儿推给对方,那份真诚搁现在娱乐圈真少见。 倪萍拍完《女兵》红了,1981年电影上映,她演得自然,很快就小有名气。接着央视调她去主持《综艺大观》,1990年起一干就是多年,连续主持13届春晚,全国家庭都认得她那张脸。倪萍说话算数,到北京就到处打听机会,推荐迟蓬进《红线》剧组演紫娥。迟蓬没辜负,演得扎实,后来1984年又凭《红叶,在山那边》里的吴月拿了飞天奖女配。 迟蓬这条路走得稳当,却没大爆。她一直留在影视圈,接戏不挑主角配角,《风雨丽人》给蒋雯丽配,《金婚》演妹妹,十几年下来小角色演了几十个。有人问她看倪萍红了啥感觉,她就笑笑说各有各的命,她是酿醋的,倪萍是炸油条的。2022年《幸福到万家》里演赵丽颖婆婆林桂枝,那场扇耳光戏拍7条,观众看得牙痒痒,热搜全是夸她手劲大,演得真。 俩人友情保持60年,从没淡过。2024年开春在北京见面,一抱眼圈就红,六十年全在那个拥抱里。如今倪萍出书录节目,偶尔配音,嗓子还亮堂。迟蓬66岁了还在横店跑戏,挎菜篮子演居委会大妈。她们一个温暖全国观众,一个打磨千面角色,比当年想当明星踏实多了。 这事儿最打动人的就是,那年头机会金贵,姐妹俩却先想着让给对方。误会解开后,谁拿到谁就帮另一个找门缝,这份情搁现在多少人做得到?娱乐圈浮浮沉沉,俩人走不同路,却互相拉一把,从没红眼。想想现在年轻人为个资源撕破脸,当年她们那点纯真真让人感慨。 迟蓬演了40多年配角,从不抱怨,角色小也用心揣摩。倪萍主持台上台下都实诚,从不端架子。俩人证明了,人生不是非得大红大紫,踏实干活,友情长存,比啥都值。像迟蓬说的,角色再小也得带真心演,这话接地气,却有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