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只剩一个多月,海外传来一条消息,硅谷精英们恐怕要坐不住了,看来时代真的变

天天纪闻 2025-11-26 12:20:59

2025只剩一个多月,海外传来一条消息,硅谷精英们恐怕要坐不住了,看来时代真的变了!   11月25日新加坡媒体刚披露,国家人工智能计划(AISG)搞了次震动行业的战略调整:最新的东南亚语言大模型项目里,直接一脚踢开了美国Meta的Llama系列模型,把中国阿里千问的开源架构当成了技术底座。   这可不是小公司的零散选择,AISG是新加坡AI发展的“指挥中枢”,这次推出的“Qwen-SEA-LION-v4”模型,刚上线就在东南亚语言能力开源榜单上拿了第一,明摆着是用实力说话。   为啥放着美国的老牌模型不用?真相其实特实在:Meta的模型根本顶不住东南亚的语言难关。要知道东南亚光活跃语言就有上百种,印尼语的黏着语结构、泰语的声调变化,再加上日常交流里频繁的多语言混用,对大模型的本地化能力是极致考验。   之前Meta的Llama模型处理这些语言时,要么翻译得驴唇不对马嘴,要么理解不了方言里的特殊表达,严重拖慢了当地AI应用的开发进度。   反观阿里千问,预训练阶段就涵盖了119种语言,还专门针对跨语言输入做了深度优化,对付东南亚的语言乱象简直是“专业对口”。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的选择绝非个例,连美国本土的科技公司都在悄悄换赛道。今年5月英伟达的操作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家以芯片技术称霸全球的公司,开源自己的代码推理模型时,没找OpenAI也没找Meta,偏偏挑了阿里千问2.5做基底。   开发出的32B、14B、7B三个参数模型,性能直接比肩OpenAI的o3-mini和全新代码推理模型OpenCodeReasoning。   能被英伟达看中,核心还是千问的“双模式架构”太能打——简单需求快速响应,复杂问题能多步推理,正好戳中了代码开发的痛点。   到了10月,爱彼迎(Airbnb)CEO布莱恩·切斯基在彭博社采访里说得更直白:“公司现在大量依赖阿里的Qwen模型,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他甚至坦言,虽然也会试试OpenAI的新模型,但真到生产环境里根本不敢多用,毕竟千问不仅速度快,成本还低得多,OpenAI的工具连“完全准备好”都算不上。   要知道Airbnb在全球有几百万房源数据要处理,选模型绝不是拍脑袋,而是算过经济账和效率账后的理性选择。 这些公司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千问在各种权威榜单上实打实的碾压。   8月Chatbot Arena更新的全球榜单里,阿里千问3直接拿了1433分,排在所有开源和闭源模型的第三名,把Grok4、Claude4这些硅谷明星模型都甩在了后面,还一口气包揽了数学、代码、复杂提示、长文本检索、指令遵循5项全球第一。   这个榜单可是业界公认的“最公正竞技场”,用匿名盲测让用户投票,能拿到这样的成绩,靠的全是硬实力。   就连2月的时候,千问2.5-Max就已经闯进全球盲测前十,成了非推理类中国大模型的冠军,当时ChatBot Arena官方就忍不住发文说“中国大模型正在迎头赶上”。 开源数据更是把“领跑”两个字写得明明白白。   从2023年全面开源到现在,阿里千问已经放出了300多款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数量直接突破17万,稳坐全球第一开源模型的宝座。对比下硅谷的情况,Meta的Llama系列衍生模型还不到10万,下载量也差了近2亿,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现在千问不仅在企业级市场拿了17.7%的份额,成了中国企业用得最多的模型,连C端市场都爆了——千问APP上线首周下载量就破千万,成了增速最快的AI应用之一。这种To B和To C双开花的局面,硅谷巨头看了恐怕都得羡慕。   谷歌前CEO施密特之前预测的“全球多数国家会转用中国AI技术”,现在正在变成现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中国模型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靠的是语言能力、成本控制、开源生态的全方位碾压。   新加坡弃Meta选千问,英伟达用千问做基底,Airbnb弃OpenAI选千问,这些案例凑在一起,已经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2025年末的这波AI变局,其实在告诉我们:科技风向从来不是谁的“祖传家业”,而是靠实力说话的竞技场。   过去硅谷说了算的时代正在落幕,以阿里千问为代表的中国AI,正在用技术实力改写全球规则。硅谷精英们坐不住?那只是开始——毕竟技术的浪潮里,从来只认强者,不分地域。

0 阅读:111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