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房产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中国人。 很多人隔着海看日本,只看得见新闻里那些高来高去的大风大浪,可真在日本扎根的华人,心里想的反而只有一句:千万别出事。 不是他们不关心局势,而是因为一旦真的起风,他们就是那批直接被吹翻的人,别人讨论地缘,他们担心的是房贷、孩子、签证,都是实打实的痛点。 别看有些华人在外人眼里挺风光,买楼买铺,好像家底殷实得很,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统计说,华人名下的房产加起来有2.3万亿日元,看着吓人,可这钱没几个是全款。 七成人背着房贷,每个月都得还得准准的,房子平时是资产,风平浪静还能升值;可一旦局势紧一紧,房子立马就成了套在身上的石头。 很多人心里都记着1991年的伤:泡沫一戳,东京房价六年掉了65%,现在要真有战事苗头,半年跌到谷底不是吓唬人,而是教科书写过的现实,房子卖不出去、贷款还得继续还,那才叫绑死。 但房子还不是最难受的,真正紧的是生计,华人在日本干得最多的就是贸易、旅游这些吃环境饭的行业,占了快一半。 2012年钓鱼岛闹得紧的时候,仅仅是矛盾升级,行业里失业率就蹭地上去了 28%,这还不是战争。 如果真到战时,行业萎缩六成都算保守估计,意味着十几万人,一夜之间靠什么吃饭都不知道。 日本自己农业不强,吃穿用度很依赖进口,食品原料有八成要从外面买,其中三成还是从中国来。 供应链要是卡住,物价飞不飞根本不用猜,2011 年福岛核事故后,华人开的超市三天涨价 40%,那不是商家黑心,而是压根进不到货,钱再多,在这种时候都没用。 可钱的损失都还不是最让人窒息的,真正难过的是那种“夹在中间”的身份压力,心里惦记家乡,可身体在日本,日子还得硬撑。 街上偶尔的冷眼、学校里孩子被问话、单位里某些人的疏远,这些比新闻标题更让人心里发凉。 仅 2025 年上半年,日本就发生二十多起针对华人的伤害事件,东京千代田区那起两个中国人被群殴到颅骨骨折的案子,虽然破案了,可恐惧不会因为破案就自动消失。 老一辈在日华侨以前经历过战争时期资产冻结、被监视的日子,这些记忆全藏在底子里,一听到风声不稳,旧日的影子就开始往心里冒。 别人怕上前线,在日华人怕的是所有东西一起塌:房子卖不掉、钱转不回去、银行一限制跨境操作,卡里余额立马变成“你能看不能动”的数字。 这种时候,走还是留,都是两难,回国?不容易,七成华人的签证绑着工作,一辞职就没资格继续待;孩子在日本念书多年,一回国语言、教材都对不上。 房子急着卖,哪怕便宜个一成两成,也未必有人愿意接,那留下呢?同样不好受,整天担心排外情绪升温,不知道哪天政策一变,自己会不会被归到“敏感群体”。 所以在日本的华人,比任何分析评论都清楚日本内部那点不稳当,他们天天看着街上、公司里、社区里,气氛一点点变冷。 一句大白话:漂在外面再久,心里的安全感还是得靠自家祖国硬气撑着,别人的土地上,再好的生活也经不起风吹浪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