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报道江苏徐州,一80后男子因双亲都已不在,其最近一次回到老家,跪别老房子并锁门藏钥砖下,安静离家的一幕,让不少网友看得眼眶红润。[黑线] 最近,江苏徐州一位80后男子的返乡。他回到空无一人的老宅,跪别老屋后锁门离去,这个简单动作的背后,是父亲离世三年,母亲因病住进养老院的现实,当他再次推开老屋的门,熟悉的旧物依然在原地,却再也见不到父母忙碌的身影。 离开前,他在大门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头,锁上门后,他照旧把钥匙藏回门口的砖块下,这个藏了几十年的动作,这次做得格外缓慢,走到路口回头望去,那扇熟悉的门紧闭着,再也没有了目送的身影。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精准捕捉了当老家失去至亲后,那份无处安放的乡愁。 老屋虽然空了,但依然是我们的根,逢年过节可以带着家人回去住几天,打扫院子,包一顿饺子,让老屋重新升起炊烟,房子需要人气滋养,记忆也需要新的故事来延续。 它不仅是童年的记忆容器,更是情感上的退路,即使双亲不在,那些熟悉的角落依然记录着成长的轨迹,墙上的刻痕,院里的老树,都在默默诉说着过往。 每次离家,父母总会站在门口目送,直到拐过路口再也看不见,如今回头,只剩一扇紧闭的门,那种空落落的感觉,确实需要亲历者才能体会。 生活始终要继续前行,老屋静静伫立在原地,不需要频繁打扰,只需要被记得,只要我们心中还有牵挂,老家就始终是精神的起点。 如果想家,这里还是你幸福的港湾。 “我太懂这种心情了,去年我妈走了,我回老家收拾东西,锁上门那一刻,手都是抖的,那不只是锁上一扇门,是锁上了一整个童年和家。” “老哥别太难过了,房子不怕旧,就怕没人气,我们家的老房子也没人常住,但我跟兄弟姐妹约好了,每年清明,春节必须回去聚一次,在老屋里做饭吃,院子里种点菜,门上贴新对联,烟火气不就又回来了。” “作为90后,可能还体会不到这种彻骨的离别,但看了视频很有感触,赶紧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忽然觉得,我们现在拼命往前跑,是不是也该时不时回头看看,等等渐渐老去的父母。” “我们村这种情况不少,我家老屋最后商量下来没卖,简单修了修,现在成了‘家族驿站’,谁有空谁回去住几天,扫扫墓,看看邻居,孩子们寒暑假也喜欢回去,觉得院子大,自在,关键是要让房子有‘念想’,不然塌得快。”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这话真说到心坎里了,但反过来想,我们成了父母,不就是孩子的‘来处’吗,把老家收拾好,也是给孩子们留个根。” 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一栋老屋?上次回去是什么时候? 信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