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格局,我服了!”后厨里,一女员工正打包剩菜,刚好被老板撞见。女生赶紧解释:“我妈腿脚不方便一个人在家,没法做饭,这是员工餐剩下的,我跟厨师长说过了,不行的话给钱也行,可以吗”。 女生叫林晓,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还带着点没褪去的青涩。她攥着打包盒的手指关节都泛了白,鼻尖有点泛红,不是害怕挨骂,是怕这好不容易攒下的剩菜被没收,妈妈晚上又得啃冷馒头。家里条件不好,爸爸走得早,妈妈前年摔了一跤后,腿脚就彻底不利索了,连站在灶台前炒个菜都费劲。林晓从老家出来打工,进这家家常菜馆快半年,工资大部分都寄回家里,自己省吃俭用,能打包点员工餐的剩菜带回家,对她来说就是帮妈妈改善伙食了。 厨师长老张站在旁边,额头上都冒了汗。他其实知道林晓的情况,小姑娘平时干活勤快,从不偷懒,每次问能不能打包剩菜,都客客气气的,还总说要给钱。老张也是当爹的人,看着心疼,也就默许了,没想到今天刚好被老板撞见。老板平时看着挺严肃,店里规矩也多,老张心里琢磨着,这下不仅林晓要挨说,自己恐怕也得被骂一顿“管理不严”。 结果老板皱着眉说完那句“你这厨师长怎么当的?”,没等老张解释,转头就冲后厨灶台的方向喊:“小刘,赶紧杀条鱼,把鱼杂单独炒一份,多放点开胃的泡椒,少放盐!” 小刘是店里的配菜师傅,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老板又催了一遍,语气里带着点不容置疑的坚决:“快点啊,人家姑娘带回去给妈妈吃,光吃剩青菜哪有营养?” 这话一出口,林晓和老张都愣住了。林晓眼圈唰地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嘴又没发出声音。老张悬着的心落了地,忍不住冲老板竖了个大拇指,嘴里嘟囔着:“老板,您这格局,真没得说!” 老板摆了摆手,走到林晓身边,语气缓和了不少:“以后别打包剩菜了,员工餐每天都有多做的,你下班前跟厨师长说一声,让他们给你留一份新鲜的,荤素搭配好。”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用给钱,这是店里给员工的福利,家里有老人要照顾不容易,能帮衬的就帮衬点。” 林晓咬着嘴唇,用力点了点头,眼泪还是没忍住掉了下来。她想起之前在别的地方打工,有一次也是打包剩菜被老板撞见,不仅被骂了一顿“穷酸样”,还被当场辞退,连工资都扣了一半。那时候她抱着打包盒在路边哭了好久,觉得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可现在,眼前这位平时看着严肃的老板,却用这么暖心的方式,给了她一份体面和尊重。 旁边几个后厨的员工也都看在眼里,私下里议论着。有人说:“老板这波操作太圈粉了,以后咱更得好好干活了。”还有人说:“其实老板平时看着严,心善着呢,上次我家里人生病请假,他不仅没扣工资,还多给了我两千块应急。” 很快,小刘就把炒好的鱼杂端了出来,香气扑鼻,红亮亮的泡椒裹着鱼泡、鱼籽,看着就有食欲。老张又往林晓的打包盒里添了两份刚炒好的热菜,一份清炒时蔬,一份番茄炒蛋,都是适合老人吃的清淡口味。 林晓接过打包盒,对着老板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哭腔却很坚定:“谢谢老板,我以后一定更努力干活,不辜负您的照顾。” 老板笑着摆了摆手:“好好干活是应该的,照顾好家人也重要。”他转头又对老张说,“以后店里员工要是家里有困难,能帮的都帮一把,咱们开餐馆的,赚的是良心钱,做人也得有良心。” 那天晚上,林晓带着热乎的鱼杂和炒菜回到家,妈妈尝了一口鱼杂,眼眶也红了,拉着林晓的手说:“闺女,你遇到好老板了,可得好好干。”林晓点点头,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老板的这份善意,不仅填饱了妈妈的肚子,更给了她在这座陌生城市里打拼下去的勇气和底气。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格局”是个很虚的词,可真正的格局,从来都不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冷眼旁观,不斤斤计较,用一份善意和体谅,温暖别人的困境。那些总想着为难弱者、占小便宜的人,看似精明,实则输掉了人心;而那些愿意伸出援手、懂得体谅他人的人,看似“吃亏”,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就像这位老板,他没有因为林晓打包剩菜而指责她,反而主动为她准备新鲜的饭菜,这份格局,不仅温暖了林晓母女,也让店里的员工都感受到了归属感。这样的老板,这样的店铺,怎么可能不红火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