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保安厅曾宣布,将钓鱼岛主岛上的所谓“灯塔”纳入其航标管理,这是2005年接管民间设施的动作。 说白了,日本就是想借着“航标管理”这种看似合规的名头,搞“温水煮蛙”式的主权侵吞,把非法占领的既成事实摆到台面上。 首先这所谓的“灯塔”,根本就不是什么合法建设的航海设施,而是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1978年擅自搭建的产物,这个团体背后还牵扯着日本的指定暴力团,从头到尾都带着挑衅中国主权的恶意。 刚开始建的灯塔后来被台风刮毁,他们又在1988年偷偷修复,还在岛上放置木制的“日之丸”旗,明目张胆地挑战中国对钓鱼岛的固有主权。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文献就明确记载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清朝康熙年间更是正式将其划入中国版图,归台湾省管辖,日本这边连基本的历史依据都没有,全靠民间势力搞小动作铺垫。 日本政府选在2005年2月9日宣布接管,这个时间点选得相当“巧妙”,正好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摆明了想趁着中国民众欢度春节、注意力相对分散的时候,打一个信息差。 他们对外宣称是因为灯塔所有者放弃了所有权,政府才接手作为国家财产管理,还煞有介事地给灯塔命名为“鱼钓岛灯塔”,发布航行警报通知船舶相关者,甚至很快就把这灯塔印进了新出版的海洋地图,在官网发布水路通报,呼吁使用者更新海图标注。 这套操作看似流程合规,实则全是精心设计的套路,就想通过这些行政化、常态化的管理行为,让国际社会慢慢习惯钓鱼岛“归日本管”的假象,潜移默化地改变领土归属的既定事实。 日本这么干其实是有“参照物”的,国际上确实有过靠“有效控制”获得岛屿主权的案例,比如白礁岛争端中,新加坡就是因为长期对岛屿实施实际管理,最终得到了国际法院的认可。 日本显然是想照猫画虎,先让民间右翼团体抢占先机搭建设施,再由政府出面“收编”,通过持续的航标管理、地图标注等行为,制造自己在行使主权的假象。 他们在给执政党干部的资料里也毫不避讳,直言接管灯塔是为了“维护尖阁诸岛的稳定”,本质就是想牵制中国保钓人士的正当活动,破坏中日建交时达成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默契。 这背后藏着的利益算盘更是打得响亮,钓鱼岛附近海域早在1968年就被联合国相关机构称为“第二个中东”,专家估计石油蕴藏量超过1000亿桶,谁掌控了钓鱼岛,谁就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分中占据主动。 日本很清楚,只要把钓鱼岛攥在手里,就能多划走7至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可不是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钓鱼岛地处第一岛链关键位置,控制这里能让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扩展150至300公里,所以他们不仅接管灯塔,还制定了针对钓鱼岛的“西南诸岛有事”应对方针,把夺岛列入作战计划,准备动用的兵力高达9000人,后续还在宫古岛部署陆上自卫队、新设通信情报部、配置无人侦察机,一步步强化对这一区域的军事控制。 为了让这场戏演得更逼真,日本后来还上演了“购岛”闹剧,2012年野田佳彦内阁宣布要以20亿5千万日元的价格,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甚至计划在“国有化”后整修这座灯塔,继续加码实际控制。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套“温水煮蛙”的把戏根本骗不了人,也挡不住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根据日本海上保安厅自己的数据,在其一系列挑衅行为之后,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附近12海里海域的累计天数达到199天,总计643艘次,进入毗连区的更是高达1137天、3953艘次。 而且中国海警船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千吨级以上海警船数量后来达到139艘,是日本同等级别巡逻船的两倍还多,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只每次遇到中国海警船,只能乖乖被驱离,所谓的“实际控制”早就被逐步瓦解。 日本这套偷换概念的本事倒是练得炉火纯青,把别人的东西抢过来,先让民间势力占着,再由政府出面“接管”,接着用航标管理、地图标注这些看似合规的手段包装,试图把非法变成“合法”。 可历史事实摆在这里,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不是靠几波政治操弄、几次行政干预就能改变的,他们费尽心机搞“温水煮蛙”,到头来只是自导自演了一场徒劳无功的闹剧,既骗不了国际社会,也吓不倒中国,反而暴露了自己觊觎他人领土的真实面目。

用户10xxx61
一炮轰了它,看日本如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