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新闻里日本机场同胞滞留的焦急面孔,还有那12条被取消的航线,我真想问问:那些不听劝非要去日本的人,现在后悔了吗?你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这趟“勇敢者”的旅行,值得吗? 近几日,东京成田、羽田和大阪关西机场,挤满了我们中国的游客。 他们拖着行李箱,在各大航司柜台前排起长龙,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社交媒体上,更是哀鸿遍野。 有人抱怨回国机票价格暴涨三倍,一张中转票比原来往返票都贵。有人则因为航班取消,被迫开启了“深度游”,预算严重超支。 然而,这一切本可以避免。时间倒回11月14日,我国外交部与驻日使领馆就已发出明确提醒,建议中国公民“避免前往日本”。 两天后,教育部和文化和旅游部也同步跟进,发布了相关预警。官方的密集提醒,信号已经再清晰不过。 客观来看,国家发出这样的预警绝非空穴来风。一方面,日本近期的社会治安确实在恶化。 2025年以来,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案件频发,从骇人听闻的“熊袭人事件”到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甚至发生了机场安检员盗窃中国游客财物的恶性事件。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案件的破案率不足5%,我们的同胞在日本的安全感正在迅速流失。 另一方面,则是赤裸裸的政治挑衅。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屡次三番在台湾问题上发表错误言论,公然挑战中国的主权和底线。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彻底破坏了两国间正常的人员交流氛围。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月17日的记者会上就已明确指出,日方需要为当前的局面负全部责任,并立即纠正错误。 面对如此明确的信号,国内各大航司的反应是迅速的。 自11月15日起,国航、东航、南航等十余家航空公司,史无前例地推出了覆盖近一个半月的日本航线特殊退改方案。 就连日本的春秋航空株式会社,也罕见地跟进,为旅客提供免费退票或改期。这无异于把“赶紧回家,别再来了”这几个字,直接写在了机票上。 然而,总有一些人选择视而不见。 他们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签证都办好了,不去可惜了”、“机酒都订了,退掉损失上万块”、“政治是政治,旅游是旅游,没那么严重吧”。 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毅然踏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将国家的善意提醒抛诸脑后。 这种心态,说到底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短视行为。他们天真地以为,个人的“旅游自由”可以凌驾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大义之上。 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公然挑衅我们的时候,你花的每一分钱,住的每一晚酒店,买的每一件商品,都可能在变相资助那些反华势力。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巴厘岛火山爆发事件。 同样是官方发布了明确的旅行警告,但仍有游客执意前往,最终被困岛上,等待国家救援。 事后,舆论的普遍共识是:自愿无视预警者需自行承担后果。 成年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的“诗和远方”,不应该由国家的公共救援资源来买单。 如今滞留在日本机场的这些人,正在为他们的错误选择付出代价。 截至11月25日,已有12条中日直飞航线停飞,四川航空甚至取消了远至明年一至三月的成都至札幌航线。 根据预测,后续航班取消率可能高达21.6%。这意味着,归国之路将愈发艰难和昂贵。 而那些听从劝告、果断取消行程的同胞,他们的选择则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数据显示,到11月18日,已有超过54万张赴日机票被取消,退票量是新订票量的27倍。 日本旅行社RCC也证实,原定于11月下旬至12月初的30个中国旅行团已全部取消。 这股“退订潮”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冲击是立竿见影的。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中国游客的减少,可能导致日本GDP下降0.36%,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约合1011.6亿人民币。 资本市场更是闻风而动,资生堂、三丽鸥等与旅游消费密切相关的股票应声大跌,最大跌幅超过11%。 事实证明,官方的预警不仅及时,而且精准。它准确预判了局势的走向,包括航班的大规模取消和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保障海外公民安全方面的责任感与行动力。那些曾经质疑预警“小题大做”的人,现在应该看清了现实。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方面的后续反应。眼看中国游客不来了,他们非但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反而计划在2026年大幅上调签证费用和离境税。 一张单次签证的价格,可能从现在的139元人民币涨到上千元。 这种做法,无疑是想在最后的窗口期再“割一波韭菜”,其格局之小,令人发笑。 世界那么大,我们并非只有日本一个选项。 当下的局面,对所有人都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告诉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的选择永远无法脱离时代的大背景。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前,任何心存侥幸的个人主义,最终都将被现实击得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