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都没攻克的世界难题,被中国一老头突破,并且奖励的1000万他全捐了。 这个

天空叙史啊 2025-11-25 17:43:25

美俄都没攻克的世界难题,被中国一老头突破,并且奖励的1000万他全捐了。 这个老头叫王泽山,退休前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他一辈子都在跟火炸药打交道。 要知道,火药这东西是武器装备的“心脏”,炮弹、火炮能不能发挥威力,全靠它撑着。 可这行又苦又危险,十分冷门,当年王泽山在军校选专业时,全班就他一个人自愿报了火炸药方向。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面临一个大难题:大批库存火炸药过期或报废,总重量堆起来像座小山。 这些东西脾气爆,埋了怕污染,炸了更危险,连国外都没靠谱的处理办法。 王泽山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去,泡在实验室里算数据、做实验,连吃饭都盯着试管。 折腾了几年,他真搞出了废弃火炸药安全改型再生技术,把这些“定时炸弹”变成了二十多种军用和民用产品,既消除了隐患,还为国家创造了大笔效益。 这个成果,让他拿下了 1993 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他的第一个国家级大奖。 解决了过期火药的麻烦,王泽山也没歇着。 他发现传统火炮有个致命缺点:一到冬天或者在严寒地区,火药燃烧就不稳定,炮弹打出去要么射程缩水,要么准头极差。 为了攻克这个“低温感”难题,六十多岁的他带着团队扎进了内蒙古阿拉善、青海这些温差能到几十度的地方。 白天顶着烈日测数据,晚上裹着军大衣改方案,终于找到一种特殊的含能材料,发明出“低温感发射装药技术”。 有了这技术,火炮在零下几十度到零上几十度的环境里都能稳定发射,性能直接上了一个大台阶。 1996 年,他凭这个再拿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了火炸药领域的“双料冠军”。 最让人佩服的是,王泽山 62 岁那年,又盯上了连美俄都头疼的模块发射药技术。 传统火炮装弹药全靠人工,既慢又费力,还没法灵活调整射程。 他带着团队从零开始,首创了超多孔、局部阻燃的发射药技术,把火药做成标准化的“模块”,像搭积木一样就能完成装药。 这一下不仅让火炮射速翻倍,射程也大幅提升,应用这项技术后,中国火炮的弹道性能直接超过了所有国家的同类装备。 2017 年,他第三次站上国家科技奖的领奖台,拿下第三个一等奖,这样的成就在国内绝无仅有。 2018 年,王泽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拿到了 1050 万元奖金。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八旬老人会留着改善生活,可他转头就把这笔钱全捐了出去,设立基金支持青年科研人员。 有人问他图啥,他翻出当年的入党申请书,上面写着“为个人的生活是渺小的”。 这话不是空话,他一辈子住在学校的老房子里,穿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实验室的灯光却常常亮到后半夜。 如今王泽山已经九十岁了,依然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带着学生搞研究。 火炸药这行冷门又危险,他却守了一辈子,用三次国家一等奖、一项项世界级突破,为国家筑起了一道“火力屏障”。 那些他攻克的难题,那些他捐出去的奖金,还有他那句“为个人生活渺小”的信念,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国之重器”,从来不是冰冷的武器,而是像王泽山这样,把一生都献给国家的人。 他们扎根冷门,淡泊名利,靠一辈子的死磕,让中国在关键领域硬气起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天空叙史啊

天空叙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