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打了快四年的俄乌战争,把现代空战的残酷真相彻底揭开。俄军那些被吹成“空中王牌”的战机,一架接一架往下掉,不是被防空导弹炸成火球,就是摔在田野里变成一堆废铁。 2023年就有美国专家扒过俄军的窘况,说那些纸面数据唬人的四代半战机,损失根本止不住。到2025年11月更离谱,俄军固定翼作战飞机视觉确认损失已经超过350架,光苏-34就丢了快50架,连号称“超机动王者”的苏-35都摔了至少7架。你以为是俄军飞行员技术不行?压根不是,根子就出在战术上——拿着21世纪的战机,干着上世纪的活儿,把火箭弹当万能武器。 为啥俄军对火箭弹这么“情有独钟”?说穿了就是精确制导武器不够用,只能拿这老古董凑数。可火箭弹这东西天生娇贵,想炸得准就得低空突防,正好钻进乌克兰的防空火网里。乌军手里的“毒刺”“针”式便携导弹,还有西方援助的“爱国者”,就等着俄军战机低头送上门。 有视频拍过,一架苏-34挂着满满当当的火箭弹巢,刚在哈尔科夫郊外压低高度准备发射,就被一枚“毒刺”咬住尾巴,瞬间变成火球砸在麦田里,连跳伞的机会都没给飞行员留。 2025年6月乌军搞的“蛛网”行动更能说明问题,不管双方对损失数字吵得多凶,俄军机场被端、战机遭袭是板上钉钉的事。这背后藏着现代空战的铁律:现在的天空早不是单机“秀操作”的舞台,是体系和技术的较量。 俄军战机要么电子战设备老旧,被乌军雷达轻松锁定;要么没预警机支援,飞到防空圈上才发现危险,想躲都来不及。而火箭弹逼得战机放弃高度优势,等于主动把软肋亮给敌人,这不输才怪。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问,这跟咱们的歼20有啥关系?关系大了去了——咱们要是抱着火箭弹不放,不等于把金贵的隐身战机当“舔地机”用,纯属暴殄天物。歼20的看家本领是隐身和超视距打击,就像戴着隐身斗篷的狙击手,本该在百公里外一枪制敌,结果非要冲到敌人跟前扔手榴弹,这操作得多糊涂。 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早年咱们的战机练过火箭弹是事实,但那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不一样了,歼20装着看得远又清楚的国产雷达,挂着能打上百公里的PL-15导弹,还有先进电子战吊舱当“护身符”,跟俄军那些缺斤少两的战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2025年美军搞的模拟推演里,歼20靠隐身突防敲掉预警机的战例,让五角大楼都坐不住,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现代战场早不是“谁胆子大谁赢”的年代了。俄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苏-35再能机动,抵不过“爱国者”的锁定;苏-34载弹量再大,架不住火箭弹逼它低空送死。咱们的歼20是用来破局的,是用来在敌人防空网撕开口子的,不是用来跟地面目标“贴脸输出”的。拿着隐身战机挂火箭弹,就像用茅台泡方便面,档次和用途全错配了。 俄乌战场的每一架坠机,都是给全世界空军敲的警钟。到2025年,这场战争教会我们的最实在的道理就是:战术得跟着时代走。歼20的使命,是用超视距导弹戳穿敌人的防线,用隐身性能避开所有陷阱,而不是抱着火箭弹在低空冒险。 毕竟咱们花这么大功夫搞出的国之重器,可不是用来重复别人错误的——把火箭弹当成“副业”偶尔练练就行,真要上了战场,还得靠高科技当家做主,这才是对俄乌血教训最好的吸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