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笔当场摔烂了!日内瓦谈判第一天:乌克兰和美国代表争吵激烈!   11月23日的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5 16:45:11

把笔当场摔烂了!日内瓦谈判第一天:乌克兰和美国代表争吵激烈!   11月23日的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按理说该是外交辞令满天飞的地方,可一间闭门会议室里却传出了签字笔砸向桌面的脆响,把在场的人都惊得一愣。   乌克兰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奥列克西·乌梅罗夫攥着一支黑色签字笔,在美方代表念完那份"28条和平协议"草案后,情绪猛地爆发,胳膊一扬就把笔重重砸了下去,笔杆当场断成两截,滚落在铺着绿色桌布的会议桌上。   这场围绕所谓"战后和平框架"的首轮谈判,撑了还不到三小时就彻底僵住了,连原本准备好的茶歇都没人有心思碰。 靠近谈判的两名外交人士后来透了底,不是乌梅罗夫脾气暴,实在是美方递过来的协议太让人窝火。   没人知道这28条里具体写了啥,但能让乌方核心官员当场失态,八成是戳中了乌克兰的要害——说不定是涉及领土让步,又或者是要断了后续的援助承诺,毕竟这两点哪一个都能让乌克兰坐不住。   可再生气也没用,现在的主动权压根不在基辅手里,全被白宫紧紧攥着。 就在谈判前几天,路透社已经从多名美国官员嘴里挖到了关键消息:美国司法部手里捏着一份能让泽连斯基政府头皮发麻的调查材料。   这份材料可不是随便写写的举报信,里面清清楚楚列着17个离岸账户的详细信息,时间从2022年3月俄乌冲突刚爆发,一直延续到2024年9月,跨度足足两年半,账户里的钱加起来初步算超过4.2亿美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资金流向,不是直接转过去的,而是绕了好几个弯,先经塞浦路斯洗白,再转到阿联酋迪拜的空壳公司,最后落到英属维尔京群岛的隐秘账户里,一看就是早有预谋的操作。   虽然现在还没给这些账户安上"贪污"的罪名,也没任何人被刑事指控,但美方的意思传得明明白白:只要乌方乖乖签下那28条协议,这些证据就能先"压一压",暂时不公开。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要知道乌克兰这两年全靠西方援助撑着,尤其是美国的军火和资金,要是这份涉及泽连斯基核心圈层的"黑料"爆出来,不光是政府公信力崩塌,国内民众得炸锅,连欧洲那些援助国也得重新掂量要不要继续给钱,到时候泽连斯基的位子能不能坐稳都是个问题。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就在谈判前半个月,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刚端了个腐败窝点,查的就是泽连斯基亲信操控国家核电公司的案子。   那些人趁着战时能源紧张,把核燃料采购价抬高40%到60%,回扣直接通过塞浦路斯、迪拜的账户洗白,连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的防护工程回扣都从10%涨到15%,嘴上说着"防御浪费钱",转头就把国家命脉当成提款机。   现在美方手里的4.2亿美元离岸账户,说不定就跟这类贪腐案扯着关系,不然也不会把乌方逼得这么紧。 乌梅罗夫摔笔的那一刻,大概是真的忍不住了。一边是盟友递过来的"城下之盟",一边是悬在头顶的"腐败炸弹",换谁都得闹情绪。   可情绪归情绪,现实摆在那儿:乌克兰前线早就打不动了,库尔斯克州的乌军损失超过7万人,坦克丢了400辆,能撑到现在全靠美国的军援和"星链"服务。   美方要是真翻脸,不光援助断供,把调查材料往媒体一扔,泽连斯基政府怕是得直接垮台。有意思的是,闹成这样,会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还得出来装样子,说会谈"取得良好进展",甚至起草了"更新、完善的和平框架"。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支断在日内瓦会议室的签字笔,早把遮羞布戳破了。鲁比奥面对记者提问躲躲闪闪,连协议具体内容都不敢说,只含糊其辞"明天可能又有调整",说白了就是还在逼着乌方让步。   现在的乌克兰,跟当初打折卖天然气的俄罗斯有点像,都是被现实逼到了墙角。俄罗斯是怕LNG烂在手里,只能给中国打六折;乌克兰是怕政权塌了,只能硬着头皮跟美国掰扯。   可俄罗斯好歹还有中国这个大买家接盘,乌克兰能依靠的只有美国,这主动权自然就没法比。美方也吃准了这一点,一边拿着和平协议当幌子,一边用腐败证据当筹码,步步紧逼。   没人知道接下来谈判会怎么走,乌梅罗夫摔断的笔能捡起来,但美乌之间的裂痕怕是没那么容易补。要是乌方真签了协议,不管内容是啥,都得背上"妥协"的骂名;要是不签,美方手里的调查材料随时可能变成"致命武器"。   这场在日内瓦上演的闹剧,哪里是谈和平,分明是美国拿着筹码逼乌克兰认栽——毕竟对白宫来说,能按自己的节奏结束冲突,顺便拿捏住乌克兰,可比什么"盟友情谊"重要多了。而对乌克兰来说,现在哪怕再生气,也得掂量掂量:是保住面子硬扛,还是保住政权妥协?这选择题,比摔一支笔难多了。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