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忌惮朝鲜!第一,朝鲜境内没有日企,人家不稀罕。第二,朝鲜人也不用日本的东西,你在朝鲜也几乎看不见日货。第三,朝鲜和日本也没有建交,朝鲜将日本视为了“千年宿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对朝鲜那种既警惕又拿它没辙的心态,其实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渊源。 咱们先瞅瞅这俩邻居的关系——朝鲜境内压根没有日企扎根,人家根本不稀罕跟日本做生意; 走在朝鲜街头,你也几乎看不见日本品牌的影子,从家电到日用品,朝鲜人压根不依赖日本货; 更绝的是,两国连正式外交关系都没有,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更是直接把日本称为“千年宿敌”。 这三因素叠在一起,活脱脱一幅“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画面。 但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坛却总有人想打破这种僵局。比如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阵子就悄悄放出风声,暗示想和朝鲜加强经济合作。这话传到朝鲜耳朵里,可没换来什么好脸色。 《劳动新闻》直接甩出一篇檄文,把日本形容成“千年宿敌”,字里行间透着“谁要跟你合作”的倔劲儿。这种反应看似冲动,其实藏着深层次的历史纠葛——从古代倭寇侵扰到近代殖民统治,朝鲜人对日本的戒备心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其实两国不是没尝试过破冰。2002年那份《日朝平壤宣言》曾让外界看到曙光,当时双方坐在谈判桌前,既聊经济合作,也碰触了敏感的历史问题。日本想着先通过经济纽带拉近距离,朝鲜则更在意对方对历史罪行的表态。 这场谈判就像两个揣着不同算盘的人下棋,日本盘算着怎么用经济利益撬开局面,朝鲜却坚持要先把历史旧账摊在桌上说清楚。 可惜这场外交探戈刚起步就踩了急刹车。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绑架问题”——日方坚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本国公民被朝鲜特工绑架,要求给个说法。 这事儿在日本民间激起巨大愤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更是给政府套上紧箍咒。朝鲜方面则觉得对方在翻旧账刁难,双方谈着谈着就陷入了“先解决绑架问题还是先谈经济合作”的鸡生蛋蛋生鸡循环。 正当外交僵局持续发酵时,2010年的延坪岛炮击事件给日本政界浇了盆冷水。虽然事件主角是朝韩双方,但震波直接传到了东京的国会大厦。 看着朝鲜说动手就动手的架势,日本官员们私下都在嘀咕:这邻居要是真急眼了,导弹说不定哪天就落到本土。这种安全焦虑让日本对朝政策愈发矛盾——既想通过经济接触稳住对方,又怕靠太近反被灼伤。 更让日本头疼的是,朝鲜压根不按常理出牌。当其他国家都在琢磨怎么吸引外资时,朝鲜却把“没有日企”当荣誉勋章;当全球消费者追捧日本制造时,平壤街头反而以用国货为荣。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作风,让习惯用经济筹码施压的日本外交官们倍感无力。 如今日本政界提到朝鲜时,常常出现精神分裂式的表态:一会儿有议员提议要重启经济对话,转眼又有官员强调必须加强导弹防御。 这种左右摇摆背后,其实是面对“软硬不吃”对手时的战略迷茫。而朝鲜那边呢?人家早把态度写在官方社论里了:与其惦记我们市场,不如先想想怎么偿还历史旧债。 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就像两个隔着一道深沟对视的邻居。日本站在沟这边举着合作提案挥手,朝鲜在对面冷着脸抱臂而立。那道沟里流淌着百年恩怨、安全疑虑和完全错位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