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身边总有这样的人,性格温和,喜欢调节气氛,生怕得罪谁,所以无论什么场合都是

安立路亚 2025-11-25 16:14:46

确实,身边总有这样的人,性格温和,喜欢调节气氛,生怕得罪谁,所以无论什么场合都是那个默默退让、不断付出的角色,说到真心,没得挑,可说到界限,有时就像没有底线一样,别人就能让他改变主意,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只为帮忙或者成全别人,看起来很善良,实际上却很容易被人“消耗”,有时候真让人心疼,可是,这样一直退让下去,自己的能量早晚会被透支。 有一阵子,身边朋友总吐槽,自己明知道该拒绝某些请求,却嘴巴一瓢,最后还是顺着对方来了,久而久之,感觉对方越来越理所甚至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种被动的状态其实不是说你真的“心软”,更多是缺乏边界,没有明确告诉别人自己的底线,人家才会一次比一次要求得更多,心理学上早有解释,这就是所谓的“边界效应”,你给出的空间越大,对方就越容易把你的善意当成理所应当,时间一久,连你自己都分不清哪里才是自己的舒适区。 如果说人际关系像一场博弈,那那些不懂珍惜的人就是最容易让你输掉自我信心的对手,有次和朋友聊过,说到蝴蝶效应,好像一个小小的让步,最后能引发一连串负面情绪,刚开始只是多帮别人拿个快递,后来变成了每天“专属跑腿”,再后来别人甚至觉得你不帮忙就是不够朋友,说句实在话,要是一直这样迁就下去,自己早晚要被耗空,到不仅别人得寸进尺,自己还会莫名其妙觉得愧疚,这种内耗谁受得了。 明明善良是优点,可一旦没人珍惜,反而成了软肋,时间久了,压力、委屈全积在心里,结果连日常生活都变得没劲,做什么也提不起精神,这种心理是很难真正疗愈的,因为伤害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被忽略、被利用堆积起来的失落,渐渐地连信心都被消磨,最可怕的是,很多人甚至习惯了这种低调退让,觉得这就是自己唯一的“存在方式”,这才是最大的误区。 要是问怎么改变?其实说白了还是得学会设立清晰的边界,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是什么都得顺着别人,更不是什么都要无条件付出,人的善良和真心不是用来让别人无限索取的,尤其是那些只会占便宜,从不考虑你的内耗的关系,真的得及时抽身,懂得分寸,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舍弃那些总让自己妥协的人,说不定反而换来更多温柔。 现在有些观点也很鲜明,大家都说人际关系得靠取舍,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人身上,这话确实有道理,谁都希望被珍惜,能得到同样的回馈,要是一直被消耗、被利用,那种感觉真的挺糟糕,不是自己太脆弱,而是身边有人不懂分寸,老想着索取,完全不管你的付出是不是已经超出底线,到失去主动权的只有你。 每次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吐槽“累了、心里没劲”,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被消耗太多,连自己的界限都丢了,久而久之,情感上容易变得麻木,甚至失去对人际关系的信心,包括自己也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这种循环挺难跳出来,谁都不想变成只会迎合别人的“工具人”,抽身、舍弃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 其实设立边界并不是自私,反而是成熟的表现,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那些只会索取、不懂付出的关系,留着也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舒服,舍得做减法,才能把自己的善良和努力用在值得的地方,换句话说,人情有度,善良有界,适当拒绝,及时止损,这才是长远之计,谁不希望认真付出能被看见、被尊重? 有时候,总觉得这世界太复杂,大家都想多要一点,唯独忘了照顾自己的感受,勇敢设立边界不是让自己变“冷”,而是让自己重新找回平衡,既能继续善良,也不会被消耗殆尽,到头来,幸福的状态,有时候真的就是敢于取舍,懂得保护自己的心,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最大的成长。

0 阅读:4
安立路亚

安立路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