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你病,要你命!”很多人以为日本只有在别人衰败的时候,才会发动进攻;而在别人强盛的时候,它是不敢发动进攻的! 翻开历史,看看珍珠港事件和日俄战争,你就会知道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凶残贪婪,而且狡诈喜欢冒险,对于他们来说,就怕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这话爷爷在世时总骂,骂的是当年躲不掉的阴狠,也藏着亲历者的后怕。他1931年在东北奉天当杂货铺学徒,亲眼见日本兵前一天还跟镇上商户点头问好,买东西时甚至会主动递烟,转天破晓就带着枪炮围了当地警务署。枪声砸穿晨雾时,大家才反应过来——那些客气全是装的,前几天夜里,日军运输船早悄悄靠了港,士兵藏在城郊玉米地,连警务署的岗哨换班时间都摸得一清二楚。所谓“自卫反击”的借口,不过是掩盖偷袭的遮羞布,而当时的奉天守军,虽装备不算顶尖,却也不算羸弱,可谁能想到,对方敢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动手,等反应过来组织抵抗,据点已被攻破。爷爷躲在货柜底下,听着日本兵砸东西的声响,攥着拳头浑身发抖,那时候他才懂,这伙人根本不在乎你强不强,只在乎能不能钻到空子、抢到好处。 翻日俄战争的旧档案,更能看清这份狡诈的底色。1904年,俄国海军实力稳居世界前三,太平洋舰队舰艇规模远超日本,可日本压根没怯场。先派使者跟俄国假意谈远东利益划分,背地里偷偷集结舰队,趁着夜色偷袭俄国旅顺港,不宣而战炸伤多艘俄军战舰。等俄国反应过来宣战,日本已抢占先机,后续靠着不计代价的冲锋和精准的战术算计,硬生生打赢了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他们赌的就是俄国远东兵力部署分散、指挥迟缓的软肋,哪怕自身国力远不如俄国,也敢孤注一掷——对军国主义来说,“冒险”从不是冲动,是算准收益后的投机,只要能掠夺土地、资源,哪怕赌上举国之力,也在所不惜。 珍珠港事件更是把这份冒险与狡诈推到极致。1941年的美国,工业实力、海军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日军舰队总吨位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可日本军国主义盯着东南亚的资源,又怕美国插手,竟策划了一场横跨太平洋的偷袭。舰队避开美国侦察航线,悄悄航行数千海里,在清晨突然对珍珠港发起攻击,短短两个小时,美军8艘战列舰被击沉或重创,2403人丧生,日军却只付出轻微代价。当时全世界都震惊,没人想到日本敢主动招惹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可这就是他们的逻辑:只要打垮对方的关键战力、打乱部署,就能抢得掠夺的时间窗口,至于后续会不会被反噬,早已被贪婪冲昏了头。 很多人误以为日本只捡软柿子捏,实则是没看透军国主义的本质。他们不是不敢碰强者,是擅长盯着强者的软肋下狠手,把“趁你不注意”“钻你空子”当成核心手段,表面温顺隐忍,背地里磨刀霍霍,等时机一到就露出獠牙。当年的军国主义,靠偷袭和冒险尝到过甜头,便越发迷信这种手段,可终究是邪不压正。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加速了日本战败,二战末期两枚原子弹落下,军国主义的美梦彻底破碎,那些靠狡诈和冒险得来的一切,最终化为泡影,无数日本民众也为这份贪婪付出了惨痛代价,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当年偷袭者种下的因,终究让整个国家尝了苦果。 如今再提这些历史,不是揪着过去不放,是要把教训刻在心里。当年军国主义的狡诈与冒险,源于其掠夺本性,只要这种本性有复苏的苗头,就不能放松警惕。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只是他们诸多手段里的一种,更该警惕的是看似顺从下的算计,看似无害中的蓄力。历史从不会说谎,靠偷袭和冒险走不远,靠掠夺和侵略终会覆灭,但这份清醒,值得我们永远保持,别再被“强弱论”误导,也别低估任何心怀不轨者的野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