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比利时青年英雄罗杰即将被执行死刑,国王亲自求情,都被德军无情拒绝,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名中国女子竟然挺身而出将他救下,他就是被比利时人民称为“国家英雄”,中国版“辛德勒”的钱秀玲! 1985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街头,78 岁的钱秀玲被居民围在中间,有人捧着鲜花热泪盈眶。 “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当年被救的青年已白发苍苍,紧紧握住她的手。 这位看似普通的华人老太太,曾在二战时两度从纳粹手中夺回人命。 1929 年,22 岁的钱秀玲从中国江苏宜兴出发,远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学医。 那时的她,怀揣着 “治病救人” 的理想,行李箱里装着母亲缝的棉衣和医学课本。 在异国课堂上,她是唯一的中国女生,却以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奖学金。 1935 年,钱秀玲毕业后留在比利时小镇行医,开了一家小小的诊所。 她对待病人不分贫富,常为贫困居民免费看病,很快成了镇上受欢迎的 “钱医生”。 也是在这一年,她经家人介绍,与比利时工程师罗杰・德博夫结婚,融入当地生活。 1940 年,德国纳粹占领比利时,小镇的平静被打破,德军四处抓捕抵抗者。 钱秀玲的诊所成了秘密联络点,她悄悄为抵抗组织成员疗伤,传递消息。 看着乡亲们被德军迫害,她暗下决心:“能用医术救人,更要尽全力救更多人的命。” 1943 年春,小镇青年罗杰因参与抵抗运动被捕,德军下令一周后执行死刑。 罗杰的家人哭着找到钱秀玲,求她想想办法,连比利时国王求情都被拒绝。 钱秀玲突然想起堂兄钱卓伦 —— 曾任国民党陆军中将,与纳粹驻比总督法尔肯豪森是旧友。 她翻箱倒柜找出堂兄与法尔肯豪森的合影,照片边缘已有些磨损。 当天下午,她独自前往布鲁塞尔总督府,门口德军岗哨持枪阻拦,气氛紧张。 “我要见法尔肯豪森将军,有中国故友的信物。” 她举起照片,语气坚定。 见到法尔肯豪森时,他正对着中国地图发呆,看到照片瞬间愣住。 “钱卓伦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你是他的家人?” 将军语气缓和下来。 钱秀玲趁机讲述罗杰的处境:“他只是个热爱家乡的青年,求您手下留情。” 法尔肯豪森沉默良久,最终在文件上签字:“免除死刑,改判苦役。” 当罗杰被释放的消息传回小镇,乡亲们涌到钱秀玲家,放起了庆祝的鞭炮。 她却悄悄把照片收好,知道这只是对抗纳粹的开始,危险还在后面。 1944 年 6 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在艾克兴市展开报复,抓 96 名青年做人质。 “36 小时内不交凶手,每隔半小时枪毙 15 人!” 德军的通牒让小镇陷入恐慌。 地下党成员冒着炮火找到钱秀玲,此时她已怀着 5 个月身孕,行动不便。 “我必须去见法尔肯豪森!” 钱秀玲扶着墙站起来,不顾丈夫的劝阻。 她坐上地下党提供的破车,一路上躲避德军巡逻队,子弹好几次擦着车身飞过。 抵达总督府时,她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腹部的不适让她脸色苍白。 法尔肯豪森见到她很惊讶,坦言:“柏林在通缉我,我自身难保。” 钱秀玲看着他的眼睛,几乎恳求:“将军,这是最后一次,为良心再救一次人!” 这句话打动了法尔肯豪森,他冒险签下特赦令,96 名人质免于枪毙。 几天后,法尔肯豪森被盖世太保逮捕,钱秀玲的心一直悬着。 1945 年二战结束,法尔肯豪森作为纳粹战犯被押上比利时法庭,面临死刑。 在一片喊杀声中,钱秀玲站出来:“我要为他作证,他救过 96 条人命!” 法庭上,她拿出特赦令副本和幸存者联名信,一一陈述当年的经过。 “他是纳粹将军,却守住了人性底线。” 她的证词让法官和陪审团陷入沉思。 最终,法尔肯豪森被判 12 年监禁,三周后因 “人道主义行为” 提前释放。 战后,钱秀玲拒绝比利时政府授予的 “国家英雄” 勋章,继续在诊所行医。 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医学人才上,常对学生说:“医者仁心,不分战场与和平。” 1972 年,她退休后仍义务为老人看病,家里的电话常接到求助电话。 1998 年,91 岁的钱秀玲在比利时家中安详离世,临终前仍握着那张旧照片。 如今,她的故事被写进中比两国的教科书,宜兴老家建有 “钱秀玲纪念馆”。 每年都有游客前来缅怀,她 “跨越国界的善良”,成了连接中比友谊的纽带。 她的子女也继承了她的精神,投身公益事业,让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钱秀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