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金日成再次致电毛主席,电报内容很简单:希望志愿军撤出朝鲜,毛主席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25 12:55:21

1958年2月,金日成再次致电毛主席,电报内容很简单:希望志愿军撤出朝鲜,毛主席听完汇报,放下茶杯,嘴角微微上扬:"好戏在后头呢。" 一九五八年二月的中南海,天还凉,屋里茶汽往上冒。 工作人员捧着一份电报进屋,声音压得很低,说是金日成又来信了,意思很直白:希望中国把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电报念完,屋里安静了一瞬,毛主席把茶杯在桌上一放,杯底“咚”地一声,嘴角一挑,只留下一句:“好戏在后头呢。” 这话听起来像玩笑,可要往前翻翻年月,就知道不是一句空话。 朝鲜停战协定不是一九五八年才提的事。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板门店签字,打了两年零九个月的仗算是按下暂停键。纸面上写着三个月内召开更高一级政治会议,商量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还要谈统一。 话说得挺圆,行动上却打了折扣。美国一边拖着政治会议不办,一边在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拉着南朝鲜签《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明着把驻军钉在半岛上。 日内瓦会议一九五四年四月开了,围着撤军、和平方案唠了不少,结果是谈不拢。停战线不再开炮,告状信倒是越堆越厚,双方互指对方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加起来上百起,板门店那条路上,警卫的脚印从来没断过。 这种情形下,志愿军想马上撤,谈不上放心。 部队只好一边压缩兵力,一边继续站岗。 一九五四年九月到一九五五年十月,中国在一年多时间里公开分三批撤出六个军、十九个师,一九五四年九月七个师回国,一九五五年三月又撤六个师。 野战军、炮兵、高炮、公安、铁道兵也有不少悄悄回到国内。 人是少了,火线还在那儿顶着,到了一九五六年四月,朝鲜境内依旧有四十四万志愿军在山沟里宿营。 朝鲜方面看在眼里,心里也有盘算。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平壤给北京递了备忘录,提出志愿军撤军的问题,希望联合国出面帮忙解决朝鲜问题。那不是撵客,而是觉得局面到了该翻篇的时候。 中朝两边开始一来一回商量,怎么撤,撤到哪一步不至于让局势又紧起来。 事情真正拐弯,是在莫斯科。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日,毛主席率代表团访苏,金日成也去了。 两人在苏联的地板上把朝鲜半岛又摊开看了一遍。 毛主席的判断很干脆:朝鲜局势已经稳住,志愿军的使命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 金日成心里有数,回去后又给北京发了两次电,明确表示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还很快提了具体撤军办法。这样往来几轮,一九五八年那封电报才算“盖章”。 一九五八年二月五日,朝鲜政府抢先往世界面前摊牌,公开提出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用和平统一来收尾。 等于把问题摆到了桌面中央:谁真想缓和,谁就在撤军;谁不动,谁就得当着世人的面解释。 北京没拖沓。 二月七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完全赞同并全力支持朝鲜的倡议,说得很明白,中国准备就志愿军撤出问题同朝鲜政府磋商。 不到十天,周恩来总理坐专机飞到了平壤。 二月十九日上午,周恩来和金日成代表各自政府签了联合声明,中国宣布志愿军同意政府建议,准备在一九五八年年底前分批全部撤出,第一批要在四月三十日之前撤完。 话说到这儿,那句“好戏在后头呢”就有了落脚,撤军不是悄悄走人,而是当着全世界的面,把姿态放得够足,把责任推到对手面前。 文件签完,部队要动。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二日,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明确年底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中央军委给撤军定了顺序,“先前沿,再西海岸,后中间”,撤的同时盯着三八线以南的风吹草动,中间部队随时准备回身顶上。 志愿军党委根据信息精神向全军发出号召“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又提了三个朴素的词:“交好,走好,到好”。东西交清、道路走顺、回国到位,不闹情绪,不摆功臣架子。 人要走,情要安。 一九五八年二月被定为“中朝友好月”,志愿军各部队在驻地掀起劳动高潮,帮朝鲜群众春耕、植树、修渠、筑坝、铺路、盖房,还替驻地百姓打扫庭院、修理农具。 各部队组成九百六十个代表团,一千六百名官兵分头向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人民军部队告别,捎去二十多万件纪念品。 志愿军撤的是部队主体,在停战机制里,还有一个影子继续挂着。 《停战协定》规定成立军事停战委员会,由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各派五名高级军官,在板门店监督协定执行。一九五四年朝中方面调整分工,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事务由朝鲜人民军代表主持,志愿军代表团缩减为驻开城联络处,对外名称不变。 一九五八年部队全部撤出后,军停会中的志愿军代表仍留在朝鲜,由七人工作小组处理各类违反停战协议事件,还要接收南朝鲜方面发现并转交的志愿军遗骸。 时间往后一推,到了九十年代。 一九九四年四月,朝鲜外交部发表声明,提出与美国谈判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认定停战协定已经成了“一张白纸”,随即从板门店撤出军停会朝方代表团。 自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称呼,在朝鲜半岛上的使命走完了整整一圈,从战场硝烟,到撤军列车,再到最后一纸调令,全都收进了史书。

0 阅读:1631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