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

天天纪闻 2025-11-25 11:20:41

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日本正在经济科技与制造领域正在快速的失去地位,未来等待日本的唯一结果是成为中国产业链前端的原料与配件提供者。   “这哪里是救市,分明是给炸药包点火。”11 月下旬的东京金融市场,这句吐槽成了投资者的共识。   就在高市早苗政府抛出 21.3 兆日元经济刺激方案的第三天,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头跌破 157 关口,创下九个月来的新低,对欧元更是跌到了欧元诞生以来的历史谷底。   日经 225 指数一周内跌掉 3.5%,东京股市总市值蒸发了近 20 万亿日元,相当于 9000 亿人民币打了水漂。   这波操作把外界看懵了:明明是号称 “疫情后最大规模” 的救市方案,怎么反倒给市场泼了盆冰水?   要知道这 21.3 兆日元里,既有给老百姓发的大米券、电费补贴,又有砸向半导体、人工智能的产业资金,看上去既有 “民生温度” 又有 “科技高度”。   可市场偏不买账,资本用脚投票的架势,比日本的通胀数据还刺眼 —— 毕竟通胀都已经连涨 43 个月了,老百姓早盼着政策救场。   问题的根子,藏在钱袋子的来路里。高市政府早就说了,这笔钱主要靠增发国债凑,而且规模大概率超过去年的 6.69 万亿日元。这就好比一个欠了一屁股债的人,想靠借高利贷翻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过账,2025 年日本政府债务总额能占到 GDP 的 230%,要是算上即将增发的部分,逼近 240% 都不奇怪,比深陷债务危机的意大利还离谱。   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直接警告,这简直是日本版的 “特拉斯风暴”,2022 年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就是靠举债减税把市场搞崩的,现在日本走的是同一条路。   这笔钱就算花出去,也未必能救得了日本经济。方案里说要拿 4000 亿日元发大米券,每人发 3000 日元的购物补贴,可《读卖新闻》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权宜之计 —— 真想降米价得调整种植政策,发券只会延缓价格下降,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至于喊得最响的 “科技突围”,更是雷声大雨点小。日本喊着要在 2030 年前投 10 万亿日元支持半导体和 AI,可现实是 2023 到 2024 年建的 7 座半导体工厂,一半都没量产。   瑞萨电子的工厂产能利用率才 30%,三垦电气干脆把量产计划推迟了两年,连台积电在日本的工厂都拖着不建第二座了。   这时候再看米尔斯海默的演讲,就知道为啥能戳中日本的痛处。这位学者直接说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了,未来只能给中国产业链当 “原料配件供应商”。这话听着刺耳,却是实打实的现状。   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半导体占全球一半份额,现在跌到 7.1%,人家都能造 2 纳米芯片了,日本还停留在 12 纳米水平,AI 芯片更是全面落后。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刚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成本比中国高一大截,而且只能满足国内 30% 的需求,根本不够用。之前跟风美国搞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结果自己的信越化学、三菱材料没了中国原料,成本飙升,对华出口还跌了 20%。   高市政府一边喊着 “科技自立”,一边连产业工人都凑不齐。九州岛是日本的 “硅岛”,可未来十年芯片人才缺口能有 1100 人,25 年来半导体行业员工少了 60%。   熊本大学急着开半导体课程,可等培养出人才,市场早被别人抢光了。这种情况下砸钱扶持高科技,就像给漏水的船补窟窿,窟窿没补上,船还在往下沉。   市场早就看穿了这套把戏。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天天喊 “密切关注汇率”,搞 “口头干预”,可投资者根本不当回事,有分析师甚至说 “日元正在变得可以随意玩弄”。   大家最怕的不是钱不够,而是日本经济的 “系统性失灵”:债务高企、人口老龄化、科技竞争力下滑,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靠发国债搞短期刺激根本解决不了。就像医生给重症病人打点滴,不做手术光补水,早晚要出问题。   其实米尔斯海默的话不算新鲜,日本经济的困境早有苗头。只是高市政府的刺激方案,把这层遮羞布彻底扯掉了。   一边是 21.3 兆日元的 “救市噱头”,一边是持续暴跌的汇率和股市;一边喊着 “大国崛起”,一边连半导体工厂都开不了工。   这哪是大国该有的样子?说白了,日本的问题不是缺一笔救市钱,而是缺真正的结构性改革 —— 既不敢动社保支出的蛋糕,又不愿直面产业落后的现实,只能靠举债续命。   现在的日本就像站在悬崖边:继续增发国债,早晚被债务压垮;不发债刺激,经济立马停滞。米尔斯海默说的 “给中国当原料供应商”,可能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   毕竟当自己造不出高端产品,又得依赖别人的市场和资源时,所谓的 “大国梦”,终究只是一场空。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