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东部战区突然宣布了新一轮台海周边联合演训安排。 这一下就看出主线了:该练的练、该走的走,把节奏稳住,不让情况失控,也不让外部插手变成现实。台海的主动权,已经更多体现在这种持续、按部就班的推进里。 先落在账面上。公开统计多年显示,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对象,台湾长年保持对大陆顺差,电子、机械、化工一条线都靠着大陆市场跑。台积电的营收里,大陆与香港占有一定份额,很多周边配套厂也把产线铺在两岸之间。两岸货轮、航班不断,链条一断,企业首当其冲,这个压力台岛自己最清楚。 顺着生活圈看过去,福建推出一系列面向台胞的就业、就医、教育举措,落地的是具体名录和服务窗口,办证、落户、社保一个个给到流程。小三通复航以来,厦门、金门日常往来逐步恢复,节假日客流明显增加,公共服务的对接也在优化,这些都是能摸得着的变化。 再看演训的细节。去年“联合利剑-2024A”已经把联合封控、模拟打击等科目跑了个遍,这次通告里的海空多向进逼、查证识别、警告驱离,都是延续性内容。海警、海军配合越来越熟,科目越练越细,台方的应对节奏被迫跟着变,时间和空间都很被动。 装备层面也摆在那。美方对台的军售审批不少,但交付周期长,维护、训练、配套都要排队,战机、导弹、火炮系统到了手里要再磨合。这和台方面对演训的高频节奏形成错位,买到的东西一时难以变成完整的实战能力。 海上力量的活动范围也能说明问题。美方舰机在更远的海域保持活动,更多是观测和通信支持,避免与演训科目直接相互影响。这种姿态不夸张,但对台方心理上的支撑有限,关键时点还是要自己扛。 把视线拉到外场,欧洲多国公开表达希望台海保持和平稳定,核心就是降低风险、维持通行。英国的小型舰艇偶有穿行,解放军按程序跟踪监视、通报情况,过程透明可查。俄罗斯多次重申一个中国立场,这些表态叠在一起,话语更趋一致。 这样一层层往下压,效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让联系更密、节奏更稳。经济靠订单,民生靠通道,演训靠常态化,外场靠明确态度,台海的现实感越来越强,外部想把台岛抬到前台的空间越来越窄。 两岸企业的选择更直观。谁能保证产线稳定、运输顺畅、成本可控,订单就往哪走。福建的项目清单持续更新,园区、学校、医院逐步对接台资和台胞需求,落地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利好。 演训继续常态化的同时,通行、救援、渔业管理的联合处置也在完善。遇到突发情况,通知、引导、协作有流程,减少误判、减少摩擦,这是一种把控场面的能力提升。 外部力量再试图炒作,也难以改变台海的日常面貌。当日常面貌稳定下来,情绪化的东西退场,实实在在的收益留下,台岛社会的判断会越来越务实。 最后回到今天的通告。一步一步把该练的科目练扎实,把两岸日常再加一层保障,把外场声音归到一句话上,台海的温度就稳在可控区间。这就是当前的节奏,也是最能把握住分寸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