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这位在日本经济界摸爬了几十年的分析师,早就用精准预判证明了自己的分量 ——2024 年日元跌到 34 年来新低前,他就直言贬值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大麻烦,2023 年更是准确算出访日游客能拉动 4.2 万亿日元的经济效应,他的话在日本就跟 “经济天气预报” 似的,没人敢真当耳旁风。 要说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业的分量,那可不是 “人多” 俩字能打发的。2024 年 10 月到 2025 年 9 月这一年里,中国游客在日消费硬生生堆出 2.07 万亿日元,占了外国游客总消费的 22.5%,这数字背后藏着的是实打实的 “购买力碾压”。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就来了 748.7 万人,占比 23.6% 稳居客源国第一,更关键的是花钱不含糊,人均消费 27.77 万日元,比全球游客平均水平高出整整 5 万日元,相当于每个中国游客比其他国家的游客多带了近 2500 块人民币的消费力,这哪是游客,简直是行走的 “提款机”。 这种消费力早就渗透到日本旅游业的毛细血管里了。东京银座的三越伊势丹、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嘴上不说,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游客的重要性 —— 前者的免税销售额近六成来自中国游客,后者更是把中国客群当成 “衣食父母”,资生堂的海外收入里,中国游客的免税消费就占了 22%。 就连京都二年坂的和服租赁店,80% 的客人都是中国游客,以前旺季时一套和服一天能租出去十几次,店员中文说得比日文还溜,现在要是游客不来,这些店铺只能喝西北风。 中日关系一旦转冷,日本旅游业最先感受到 “寒意”。就说最近的情况,中方刚发布旅游提醒,东日本国际旅行社那边早就慌了神,11 月中旬一天的取消量就从一成飙到七成,20 多个研学团、交流团全黄了,剩下的订单也跟风中残烛似的。 北海道更惨,本来盼着冰雪节和中国春节能赚一笔,结果札幌溪流酒店几天就收到 70 笔取消订单,名古屋一家包车公司直接宣告 12 月的中国游客订单全没了,司机们天天闲着没事干,公司贷款买的车都快成 “废铁” 了。 地方经济更是扛不住这种冲击。洞爷湖町以前靠中国游客撑起 35% 的财政收入,现在 12 家温泉旅馆接连停业,失业率飙到 5.2%,比日本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还多。 京都的民宿老板更有苦说不出,疫情时歇业一年没收入,好不容易盼到复苏,现在又要面临订单骤减,有些老板干脆把店关了回国,毕竟总不能喝西北风过日子。 这些地方本来就没什么大型企业,全靠游客撑着,中国游客一缺位,当地的特产店、餐馆、交通业全跟着倒霉,11 亿日元的地方税收说没就没,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更要命的是,中国游客的空缺根本没人能补上。韩国游客人均消费还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二,东南亚游客大多主打 “穷游”,就算人数凑够了,消费力也差着十万八千里。 野村综合研究所算过一笔账,要是这种情况持续一年,日本旅游收入得少 1.79 万亿日元,GDP 直接被拉低 0.29%,这对本来就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要知道日本旅游业直接间接带动 60 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大多是给地方中老年人的,游客没了,这些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熊野英生说减少 2万亿日元消费还真不是夸张,毕竟中国游客早就不是 “凑数” 的角色了,而是日本旅游业的 “压舱石”。 以前靠中国游客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要是真丢了这块 “压舱石”,日本旅游产业别说发展,能不能稳住基本盘都不好说,那些指望游客吃饭的地方商家,怕是要把 “欢迎光临” 的中文牌子换成 “转让”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