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第一波饱和式攻击、量大管饱直接让你瘫痪。别扯什么“不对称作战”,中国的火力够让日本所有军事基地“同时熄灯”。 美国近年来在南海和台海的动作日益频繁,旨在通过拉拢盟友制造压力,试图复制俄乌冲突的消耗模式,将中国拖入长期资源消耗战。2025年2月,美国海军与加拿大海军在南海黄岩岛附近展开联合巡航,舰艇编队靠近争议水域,模拟拦截行动。这次演习直接针对中国海警的常态化巡逻,菲律宾方面随之派出海警舰艇回应,指责中方活动改变现状。美方通过此类低强度摩擦,逐步积累战略优势,分散中国海军精力。国防部数据显示,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上半年已组织三次多国联合行动,参与国家包括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法国,覆盖南海北部至台海东侧,总兵力超过2万。这样的部署,不仅检验美军后勤补给链,还为潜在封锁提供实战数据。特朗普政府重启印太战略后,强调盟友协作,意图构建包围网,迫使中国在多线应对中疲于奔命。 日本作为美国关键盟友,也在2025年加速军事调整,防卫预算创下新高,达到8.5万亿日元,占GDP约1.8%,并计划到2027年升至2%。资金主要投向西南诸岛,宫古岛和与那国岛等地新建导弹阵地和雷达站,旨在强化对台海的监控能力。日本防卫省公开文件显示,这些设施可作为备用基地,支持自卫队平时训练和战时投送。3月,日本众议院通过安保政策修订案,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并首次将台海冲突定义为日本存亡危机,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高市早苗首相在预算委员会上重申此立场,推动自民党内部共识。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于6月南下南海,与菲律宾海军联合训练,重点演练反舰导弹发射和声纳探测。这种扩张反映日本战略野心,从防御转向进攻姿态,试图在美日同盟框架下分担压力,同时防范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 中国军队的回应始终保持克制但坚定,东部战区于4月1日至2日组织环台联合演训,代号“海峡雷霆-2025A”,覆盖台湾海峡中南部海域及周边空域。演习检验查证识别、警告驱离和拦截扣押科目,火箭军参与模拟精确打击,陆海空火箭军协同形成立体火力网。南部战区同步在南海黄岩岛周边加强巡逻,海警3104号舰艇执行常态化任务,维护领海基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在2月例行记者会上指出,这些行动针对外部势力挑衅,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稳定。相比美日多国联演,中国演习强调单线高效,导弹部队东风系列覆盖范围直达日本沿海基地,首轮饱和攻击可瘫痪多个节点。 美日联手搅局的背后,是对华遏制战略的延续。7月,美国宣布“太平洋斯特勒-2025”演习,覆盖西太平洋,模拟大规模联合封锁,参与舰艇超过30艘,飞机200架。智库报告分析,此举借鉴俄乌经验,通过持续摩擦消耗中国资源,测试补给线脆弱性。日本则借机部署电子战部队于与那国岛,监视船舶动向,陆上自卫队增派160人驻地。两国联合声明反复炒作中国军力扩张,忽略自身军费激增的事实。日本2025财年预算中,远程导弹采购占大头,旨在提升反击能力,配合美军堤丰系统。高市早苗上任后,推动自民党修订安保三文件,焦点锁定核原则模糊化,引发中方强烈反弹。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月记者会上强调,日本若越界,将面临严重后果。这些举动加剧地区紧张,却低估了中国战略定力。 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海军“山东”号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台海,空军苏-35战机执行空中优势任务,导弹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南海方向,海警船“海口”号多次靠近铁线礁,宣示主权,回应菲律宾插旗挑衅。东部战区演习后,《解放军报》刊文剖析外部威胁,官兵传阅强化共识。相比美日依赖盟友,中国强调自主可控,核力量作为底线威慑,确保任何越线行为付出代价。2025年上半年,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多次警告,敦促日方反省历史,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美菲“肩并肩-2025”演习虽规模达1.4万人,但实战协调问题频现,暴露后勤短板。中国海空兵力巡逻则高效精准,覆盖黄岩岛周边数百海里,维护和平稳定。 高市早苗的台海言论如火上浇油,11月7日中日磋商无果,北京重申底线。美军随后调整部署,从日本撤出部分导弹,显示战略纠偏。日本国内批评声浪高涨,自民党内部分歧加剧,防卫预算讨论陷入僵局。股市波动反映市场担忧,经济界呼吁缓和对华关系。中国则持续战备,核潜艇东海巡航,战机伴飞美日舰队,迫使对方调整航线。外部势力幻想的持久战,在中国火力网前化为泡影。和平从来不是乞求而来,而是实力守护的结果,美日若一意孤行,只会自陷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