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的一家豆制品厂, 这几天大概肠子都悔青了。 好不容易搭上“与辉同行·阅山河”安徽专场的快车,产品首日就被抢空,连预售链接都扫光了。结果后续两天,想买的人连商品影子都见不着。 这场景似曾相识。八公山豆腐名头响了两千年,却总困在百公里内打转。老厂子懒散,小作坊单干,品牌散成一盘沙,连省城超市的货架都难挤进去。如今直播流量泼天而来,机会撞上门,却接不住。不是手艺不行,是脑子没转过来。 看看先徽手工挂面,同一场直播卖出一万六千单。人家提前备足了货,也懂得以“药食同源”的卖点勾住现代人的胃。八公山豆腐却还陷在老旧模式里,把传统当枷锁。 说到底,不是市场不买账,是自个儿没准备好。电商时代,流量像阵风,吹过来时桶若没摆正,再大的雨也接不到几滴。 若真想翻身,得学学新荣记那套——死磕食材,把“当天做当天运”的鲜劲儿变成金字招牌。政府牵线、平台赋能、企业冲刺,三方拧成一股绳,才能让豆腐香飘出淮南。 只是不知道,这次错失良机后,八公山的豆香还要闷在锅里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