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真慌了。马来西亚部长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因

天天纪闻 2025-11-24 17:17:49

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真慌了。马来西亚部长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因设备和人员都来自中国!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中国今年 4 月打响的稀土管制 "第一枪"。当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直接发布公告,把钐、钆、铽、镝等七种中重稀土及其合金、化合物全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日本企业刚开始还心存侥幸,觉得能靠库存扛一阵,没成想三个月后中国又补了一刀,把剩下的中重稀土种类全补上,连稀土分离提纯这种核心技术都直接列管。   这下日本彻底慌了神,要知道他们造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风电设备的永磁体,离了镝和铽根本玩不转。   其实日本早有 "后手"。十多年前中国第一次收紧稀土出口时,他们就开始砸钱布局 "去中国化" 供应链。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抱上澳大利亚的大腿 —— 给西澳的 Lynas 公司注资,拿下韦尔德山稀土矿的股权,那矿储量能挖 20 年,号称能供应全球 14% 的需求。   但挖矿容易提纯难,澳大利亚没成熟的分离技术,日本就把主意打到了马来西亚身上,搞了个 "澳洲挖矿、马来西亚加工" 的两头布局,在关丹建了座稀土分离厂,盼着有朝一日能绕开中国。   2025 年 5 月,关丹工厂终于宣布实现重稀土分离商业化生产,日本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10 月刚过,日本双日公司就开始大批量拉货,一船船氧化镝、氧化铽从关丹港出发运往大阪,短短两个月就拉走了近百吨。   可这股 "抢矿潮" 刚起,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滕库・阿齐兹就急着在国会喊话,火速重申原矿出口禁令:"我们再也不能当廉价原材料出口国了!"   吉隆坡的慌神不是没道理。马来西亚稀土储量虽说有 1610 万吨,但自己没技术,以前就是挖了原矿卖给别人,赚点辛苦钱。   这次关丹工厂看着热闹,其实从头到脚都离不了中国:分离用的萃取设备是从赣州运过去的,操作这些设备的技术人员是中国工程师培训的,连最关键的分离药剂配方都得靠中国供应。   日本只拉走提纯后的稀土氧化物,留下的却是挖矿和初级加工的污染,马来西亚等于替别人做了 "脏活累活",最后大头利润全被日本赚走。   更尴尬的是,马来西亚刚加入美国牵头的 "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跟着美国喊 "供应链多元化" 的口号,转头就发现自己被架在了火上。   美国要的是稳定的稀土供应,日本要的是廉价加工产能,可这俩需求都得靠中国的技术撑着。   阿齐兹部长私下里早就派人去中国南宁碰过头,想申请稀土加工技术出口豁免,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 中国现在对稀土技术管制卡得极严,连实验室用的小型分离设备都不让出口。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日本太迷信 "金钱铺路",低估了稀土供应链的复杂性。他们砸钱给澳大利亚建矿、给马来西亚建厂,花了十几年时间,却偏偏漏了最关键的一环:核心技术握在别人手里。   中国现在不仅控制着 62% 的全球稀土产量,更垄断了 90% 以上的分离提纯产能,连美国新建的稀土分离厂,都得偷偷进口中国的萃取设备。   日本以为把矿从中国搬到澳大利亚、把工厂建到马来西亚,就能摆脱依赖,其实只是换了种方式 "被卡脖子"。   从全球格局看,这场稀土暗战更像是个照妖镜。美国喊着要搞 "去中国化" 供应链,拉着日、韩、马、澳建俱乐部,可马来西亚连加工设备都得从中国买;日本号称实现了 "供应多元化",但关丹工厂一旦没了中国技术支持,立马就得停工。   这说明稀土供应链不是简单的 "搬家游戏",而是需要几十年积累的技术生态,不是靠砸钱就能速成的。   最近稀土市场的行情更能说明问题:虽然日本抢货不断,但镝铽价格反而稳得住,倒是轻稀土氧化镨钕涨了 2.39%。这背后就是中国的调控底气。   重稀土管制收得紧,是因为要保障国内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需求;轻稀土适度放开,是给全球市场留了余地。这种收放自如的调控能力,不是那些只靠花钱买产能的国家能比的。   说到底,吉隆坡的慌神、日本的焦虑,本质上都是对 "技术霸权" 的无力感。稀土这东西,挖出来是土,提纯了是金,可从土变成金的魔法,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   日本十几年布局落得个 "为他人作嫁衣",马来西亚被夹在大国之间左右为难,这恰恰说明:全球供应链从来不是靠政治口号堆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实力拼出来的。未来谁能掌握稀土核心技术,谁才能在这场战略资源博弈中真正站稳脚跟。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