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了! 2025年11 月 下旬,印度政府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被看作是两国关系缓和的又一个重要信号。 时隔五年,两国旅游人员往来的通道进一步拓宽。中印两国这几年关系就像一锅温吞水,时冷时热,疫情、边境摩擦,让走亲访友、做生意的人全卡在原地。 现在,印度的这步棋,表面上让人觉得气氛有点缓和,但门槛依然不低,大家心里的疙瘩也没那么容易消。 说实话,这次印度旅游签证的恢复,远没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对外宣布的确是 “全球范围” 恢复,听起来很敞亮,但细细一琢磨,门槛还是挺高的。 比如目前签证流程仍较为复杂,大部分中国人还得特意跑到指定的几个城市现场递交材料,流程又长又繁琐。你别说去印度旅游,光想想这流程就劝退一大半人。 印度旅游业的人也说了,这套流程让中国游客都绕道去别的地方玩了,不少旅行社直言不讳,这点都不藏着掖着。 其实,五年这道 “冰墙” 砌得太厚,想指望一纸通知或者一两条航线就能让两国人员往来恢复如初,根本不现实。 2019 年,印度一年发了近 20 万张签证给中国人,疫情后签证发放量虽大幅下滑,但据中国驻印度使领馆信息,仅 2024 年就已向印方发放约 24 万份签证,直飞航班也几乎断流,旅客只能各种绕路,路上花的钱和时间都蹭蹭往上涨。 现在直航虽然恢复了,但这点航班能承载的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五年被打断的人情、信任和生意机会。这种 “冰川期”,光靠政策喊话根本没法消融。 印度旅游市场其实对中国游客有很大期待。毕竟 2019 年中国游客在印度有三十四万人次,这批人带来的消费能力让印度旅游业眼馋很久。 印度商界也希望借着人员往来的便利,拉动点经贸、科技合作,毕竟中国市场大,机会也多。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印度旅游业在接待中国游客这方面,基础设施和服务明显跟不上。别说中文服务了,新德里机场、孟买火车站连中文标识都没有,游客到了只认得英印两种语言。 更别提酒店里有没有中餐、导游会不会说中文、安全感能不能让人放心。中国游客普遍觉得去印度心里没底,印象里安全、卫生、环境都不太让人省心。 连印度本国的安全数据都很扎眼,2023 年刑案数据摆在那,女性游客更是担心出门。网上一看各种评论,“给钱都不去” 成了主流,真不是开玩笑。 其实,印度这次全面恢复签证背后,算盘打得也不小。一边是印度在深化与美国防务合作的同时,也想着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跟中国缓和一下,留条后路也是好事。 再说回国内,印度这些年想靠拉着美欧资本搞产业升级,结果效果一般,外资不如预期,反倒是对中国的工业品依赖更深。 哪怕口头喊脱钩,电子制造、汽车等领域,离开中国那是想都不用想的难。中国对稀土、原材料管控一收紧,印度企业立马感觉到压力。所以开放签证,也算是给经济找条活路,给商界一点信心。 但从政策到民心,这路走得可不短。中国游客要的不是简单的 “欢迎你”,更需要安全保障、服务提升和真诚的态度。要想让中国游客放心,印度还得在接待环境、政策便利上动真格,不能只玩数字游戏。 比如对中国留学生、学者、企业家等群体的限制,早该松一松。对中国企业的各种门槛、政策障碍,也得慢慢拆,不然再多航班也飞不来多少人。 其实,这种看似开放的 “签证算术”,背后拼的还是两国之间的信任积累。龙象共舞,不是你出一步我退一步的小心思,更不是谁给谁 “恩惠”。 印度需要明白,真正的互利是把门槛放低,让两国人民真正走动起来,感受到变化。只有这样,两国关系才能从纸面走到现实,从表面走向深入。 这次签证解冻,给了中印关系一个新起点,但要拆掉那道无形的栅栏,还得看细节里的诚意和行动。门开了,路还长,能不能走远,就看印度能不能把这道 “民心工程” 做扎实了。 参考资料:印媒:印度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2025-11-24 14:21 参考消息

古风
印度有什么可看的,环境差吃的像大便,男的个个性 饥渴
玉麒麟
反复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