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认为惹了中国大陆

芷珊评评你好 2025-11-24 14:12:14

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认为惹了中国大陆,最多在短时间内有外交压力、经济压力,挺挺就过去了,但朝鲜是真的会动手打。2010年朝鲜炮击延坪岛炸死了几个人,炸伤了几十个。离日本也很近,日本怎么不敢说半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日本这个国家在亚洲玩得风生水起,对中国大陆总爱找点事,钓鱼岛上巡逻船来来往往,台湾问题上还老爱插一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还公然喊出“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歪理包装得冠冕堂皇。 他们敢这么跳,核心就是算准了中国大陆的应对逻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真格的军事手段,最多就是外交上严厉驳斥,经济上精准敲打。 2010 年 11 月 23 日发生的延坪岛炮击事件,让日本真切感受到了朝鲜说打就打的强硬。那天韩国在延坪岛附近搞军事演习,朝鲜多次警告无效后,直接发射了 200 余发炮弹,岛上的军事目标和民房都被击中,最后造成韩国 4 人死亡、20 人受伤,其中有士兵也有平民,朝鲜方面也有 5 名军人牺牲。这件事离日本不远,半岛的紧张局势随时可能波及到它,但日本从来没敢说过 “半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这种话,反而一直保持谨慎,就是怕真的把朝鲜惹毛了。 朝鲜的行事风格向来直接,遇到挑衅不会拖着不解决。日本之前想和朝鲜谈所谓的 “绑架问题”,态度摆得很高,还提了不切实际的条件,结果朝鲜直接拒绝对话,还组织了揭露日本罪行的讨论会,一点情面都不留。日本很清楚,要是在半岛问题上对朝鲜说三道四,或者做出挑衅动作,朝鲜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先外交抗议,大概率会直接用军事手段回应。 延坪岛事件已经给日本提了醒,真要是引发军事冲突,日本本土安全会受直接威胁,这种风险是日本不敢承担的。 再看日本对中国大陆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近几年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搞动作,多次派海上保安厅的船硬闯中国领海,干扰中国海警的正常巡航。中国海警依法驱离后,日本还倒打一耙,发起所谓的外交抗议,说中方 “侵权”。在台湾问题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更是公然发表挑衅言论,声称 “台湾有事可能引发日本的存亡危机”,明里暗里暗示要介入。日本之所以敢这么跳,就是算准了中国大陆的应对逻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军事手段。 中国大陆面对日本的挑衅,确实主要以外交驳斥和经济敲打为主。就像这次高市早苗发表涉台不当言论后,中国外交部多次严厉回应,批评日本缺乏战略克制。文旅部、教育部还发布了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游、谨慎规划留学,多家航空公司也推出了赴日航线的免费退改政策。 这些措施对日本经济影响不小,日本经济学家测算,要是中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 GDP 会减少 0.36%,经济损失能达到约 1011.6 亿元人民币。要知道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赴日游客消费最多的国家,经济上的压力确实能让日本感受到痛,但这种痛还没到让它无法承受的地步。 日本觉得这些经济压力和外交谴责都是暂时的,挺一段时间就能过去。之前中日关系有过紧张期,但后来都慢慢缓和了,经济往来也会恢复。日本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突破中国大陆的底线,就算频繁挑衅,最多就是短期内生意受点影响,外交上有点难堪,不会有更严重的后果。而且日本背后有美日同盟撑着,觉得有美国的军事支持,中国大陆不会轻易动武,所以才敢在钓鱼岛、台湾问题上不断试探红线。 中国大陆的应对方式其实是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地区和平稳定的考量。现在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想因为局部冲突打乱发展节奏。而且中国一直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不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的关键时刻,不会轻易动用军事力量。这种克制被日本误读成了 “不敢动手”,所以才敢一次次挑衅。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大陆没有反击的能力,中国海警在钓鱼岛的常态化巡航,海军舰艇的远海训练,都是在展现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实力。 日本的这种判断其实存在风险,中国大陆的克制不是软弱,而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要是日本持续突破红线,比如真的介入台湾问题,或者在钓鱼岛采取更激进的动作,中国大陆肯定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到时候就不是简单的经济敲打了。但目前来看,日本还在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在敏感问题上做文章。 对比下来就能清楚,日本不敢惹朝鲜,是怕挨真打,付出的是安全代价;敢惹中国大陆,是觉得只会面临经济和外交压力,而且能扛过去。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本质上是对不同国家应对方式的精准算计。朝鲜的强硬让日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中国大陆的克制则被日本当成了可乘之机。 但日本忘了,中国大陆的底线不可触碰,一旦突破,所谓的 “挺挺就过去” 就会变成无法承受的后果。现在的平静只是暂时的,要是日本继续执迷不悟,迟早会为自己的挑衅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0 阅读:56
芷珊评评你好

芷珊评评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