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只是提议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结果就有部分网友急得跳脚了,不仅要求严查高志凯

地缘历史 2025-11-24 13:49:24

高志凯只是提议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结果就有部分网友急得跳脚了,不仅要求严查高志凯家里是否有日本元素的物品,但凡涉及日本零部件的物品都得拉走,还要禁止高志凯先生乘坐飞机、高铁等,因为这些产品肯定含有日本的零部件等。   2025年11月以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频频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甚至将其与日本的“存亡危机”挂钩,这无疑是在公然挑战中国的底线。   中日关系因此迅速降至冰点,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中方直接拒绝了与日方领导人会晤的安排,外交部长王毅更是严厉警告,日方“越了不应碰的红线”。   在一系列外交抗议与警告之后,高志凯提出的稀土反制建议,被许多人视为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的信号,试图掐住日本高端制造业的命脉。   早在多年前,我们就曾因收紧稀土出口让日本产业界感受过切肤之痛。   稀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业元素,早已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与当年相比,如今的网络舆论场显然更为复杂,也更为狂热。   高志凯的建议,意外地点燃了一场指向自己人的“猎巫行动”。   网络上画风突变,部分网友的矛头并未指向东京,而是对准了高志凯本人。一场荒诞的“纯洁性审查”就此展开。   他们不仅要求严查高志凯家里是否有日本元素的物品,甚至叫嚣,但凡涉及日本零部件的东西都应该被拉走,这简直匪夷所思。   更极端的声音还要求,禁止高志凯乘坐飞机、高铁,理由是这些现代交通工具必然含有日本生产的零部件。这已然脱离了理性讨论的范畴。   若把视线拉得更广,就能看清这种极端情绪的破坏性。   这种论调的背后,是一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   它将“反制日本政府的挑衅”粗暴地等同于“排斥一切与日本相关的元素”,这无疑是荒谬的。   在全球化深入骨髓的今天,一条产品供应链上汇集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零部件与技术,这早已是常态。   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这种全球协作。   将个人日常消费与政治立场强行捆绑,不仅违背常识,更是一种借着爱国名义实施的网络暴力。   这与此前针对其他公众人物的围攻并无二致。   2023年以来,从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到政客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再到如今的涉台狂言,日本的挑衅行为从未停止。   民间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是,愤怒应该导向何方?是像高志凯那样,提出能够真正打击对手痛处的精准策略,还是演变成一场针对自己人的无差别攻击?   真正的反制,应当是冷静、精准且有力的。   它应该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击病灶,而不是抡起一把不分敌我的锤子,到处乱砸。   当部分网友在对高志凯进行“道德审判”时,他们恰恰偏离了真正的焦点。   他们忘记了,我们共同的对手是那些发表错误言论的日本政客。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内部消耗。   它不仅破坏了理性讨论的氛围,让严肃的战略博弈沦为一场网络闹剧,更是“给爱国添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非理性的喧嚣,反而让外界看我们的笑话。它会削弱我们所有反制措施的正当性与严肃性。   事实上,理性的声音和行动已经显现。   在高志凯的建议引发广泛共鸣后,中国赴日旅游的预订量应声大跌,多家航空公司甚至推出了免费退改签政策。   这才是民间自发的、有力的声音。消费者用脚投票,通过经济选择来表达立场,远比在网络上对同胞喊打喊杀来得更有尊严,也更具实际杀伤力。   官方的定调同样是理性的。尽管我们加强了对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但官方媒体和智库的评论,无一不在强调反制应精准、有分寸。   真正的爱国是智慧和力量的结合,而不是一场非黑即白的“纯洁性”审查。   它体现在坚守立场、明辨是非,而非极端的“查家抄物”。   可惜的是,这股本应汇聚成洪流的力量,如今正被部分极端情绪所稀释和污染。   当情绪的噪音盖过理性的声音,我们失去的可能远不止一场舆论战。

0 阅读:10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