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货”口号消失背后,中国用实力说话!

世墨墨 2025-11-24 13:37:18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现在日本的家电,汽车等都被国产取代了。   最近,日本那位叫高市早苗的政客,声音又高了八度,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话说得一次比一次难听。   她的调门越高,地区的安全警报就拉得越响。解放军的态度很明确,红线就在那里,谁想试试,后果自负。   按理说,面对这种挑衅,网上早就该掀起新一轮的“抵制日货”了。但奇怪的是,这次舆论场上安静得出奇,几乎听不到有人再喊这个口号。   是大家不关心了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十多年前的情景。那时候要抵制日货,目标非常清晰。   客厅里是索尼电视,厨房里用松下电器,出门开的是丰田、本田。这些日本品牌几乎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市场份额实实在在。所以2012年那次,抵制的声音一起,日系车的销量的确受到了立竿见影的冲击。   现在,你可以环顾一下四周。我们手里的手机,家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国产品牌早已是绝对主流。   就算是在日本曾经优势最明显的汽车领域,中国的新能源车也已经实现了赛道转换,直接超车。   今天我们买东西,首先考虑的是国产的技术好不好、体验顺不顺心、价格合不合适。   日本品牌,已经从过去的“首选”慢慢变成了“备选”之一,很多人在购物时甚至都想不起它们了。   说白了,一场由市场和产业自发完成的国产替代,已经让主动的“抵制”失去了具体的靶子。   这其实是一种更彻底、也更高级的回应。过去我们整体实力还有差距,能做的更多是在消费端表达情绪,用“不买”来施加压力。   这种方式虽然能迅速点燃情绪,但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容易失控,伤到自己人。   今天我们的路数完全不同了。我们不把希望寄托于消费者的一时意气,而是直接在生产线上和对手较量。   当比亚迪、吉利的汽车卖到世界各地,当海尔、美的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产业层面的整体超越,比任何口号都来得实在和长久。它直接从根子上动摇了日本相关产业的优势地位。   同时,大家的心态也成熟多了。人们越来越明白,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早就盘根错节。   很多所谓的“日本品牌”,生产线就在中国,雇的是中国工人,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供应商。砸了它,其实就是砸了我们自己的饭碗。   这种清醒,让更多人走出了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是靠踏踏实实地建设自己,而不是情绪化地去破坏什么。   就连竞争对手的态度都说明了问题,本田高管公开说要向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学习。这种来自对手的敬畏,比我们自己喊一百句“加油”都更能建立信心。   所以,“抵制日货”口号的消失,背后是中日实力天平的真实倾斜。大家都清楚,真正的博弈早已不在超市的货架上,而在新材料、精密仪器、技术标准这些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里。   笔者认为,当一个国家不再需要靠老百姓少买几件商品来表明立场的时候,它才算是真正地挺直了腰杆。我们开始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信息来源:《绝不容忍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越线挑衅》,央广网,2025年11月14日。

0 阅读:193

评论列表

回首

回首

1
2025-11-24 19:52

[赞][赞][赞]

猜你喜欢

世墨墨

世墨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