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突然宣布了。 我先把态度摆明:中国的路子,是用硬实力守住底线,用合作和规则把风险压下去,不跟谁比谁声音大。 先看手里的硬货。2024年“福建”舰开始海试,国产电磁弹射迈出关键一步;歼-20已经常态化担负巡航任务;东风系列多次公开训练画面,远程打击链条更顺。对照过来,日本已批准采购约400枚“战斧”,澳大利亚推动与美军的轮换部署。这几步合在一起,是在加码给中国添堵,中国需要的是把门看紧、把手段备全。 回到产业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约三成,据公开资料,苹果、特斯拉等大量产线在中国运转。外部如果把对抗升级,供应链首先就会吃紧,这是现实账本。也正因为这层连通度,许多企业在风险评估后选择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这个趋势过去两年很清楚。 福建舰2025年11月刚入列,18日就展开实兵演练,歼-35、空警-600等“航母五件套”全部配齐,舰机协同的综合战力已初步形成 。 歼-20的规模稳步扩大,2025年已超200架,年产约70架的脉动生产线高效运转,日韩的F-35每年能拿到三四十架,在重型五代机领域根本追不上 。 日本买战斧的动作看着唬人,“鸟海”号驱逐舰2025年9月才赴美改装,要到2026年9月才完工,首批导弹明年3月才交付,现在仍是纸上谈兵。 澳大利亚玩得更沉,2025年砸下百亿澳元扩建造船厂,目标打造核潜艇维护中心,为美军核潜艇轮换部署铺路,剑指亚太的意图很明显 。 中国制造业的底气有官方数据撑着,2024年增加值达33.55万亿元,同比增长6.0%,全球三成的份额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 链博会上的景象最有说服力,1688串联200万工厂,联想合肥基地4小时配套圈,中小企业靠着全链条创新扛住外部波动。 不是我们非要搞自主,是别人逼着我们把命门攥在手里。希磁科技打破日企垄断,车规级传感器全球份额超30%,尚赛光电撕开28纳米芯片工艺缺口。 外资企业也不傻,苹果供应链的欣旺达落地磁悬浮电池生产线,TCL海外营收五年从590亿增至1253亿,谁都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 硬实力护着产业链,产业链滋养硬实力,这就是中国的生存逻辑。不惹事但绝不怕事,手里有家伙、怀里有市场,才能稳稳立住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