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日本媒体预料!李总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做了发言,呼吁 “正视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之道,推动各方重回团结协作的正轨。” 中方发言对日本只字不提,也未涉及中国台湾。 在峰会开始前,中方提前公布安排,拒绝了日方的会见,让其自重,一部分日本媒体错判中方会在 G20峰会上对日本发起严厉批评,结果中方的发言完全不涉及,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次G20峰会在南非召开,主题是 “团结、平等、可持续”,本来就是讨论全球大事的场合,不是中日双边吵架的地方。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前说过不少出格的话,触碰了中方的底线,中方提前说没有会见安排,让他们自重,这已经是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相当于提前给日方划了红线,告诉他们别来凑不合适的热闹。 日本媒体之所以会错判,说白了就是心眼小,总觉得中方会像他们那样,抓住点小事就不依不饶,在国际场合上大做文章。 但他们忘了,中国现在的外交格局早就不是盯着一两个国家的小摩擦,而是着眼于全球的发展和稳定。 李总理的发言里全是实打实的全球议题,讲怎么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怎么推进绿色能源转型让大家都用上清洁能源,怎么保障粮食安全不让更多人挨饿,这些才是二十国集团成员该操心的正经事。 对比之下,日方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在多边场合刷存在感,怎么给自己的错误言行找补,格局一下子就拉开了。 中方拒绝会见是一回事,峰会上不提及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不是矛盾,是态度的不同层面,拒绝会见,是因为日方的错误言论已经冲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不纠正错误就没资格谈,这是原则问题,一点都不能含糊。 峰会发言不提,是因为中方根本没把日方这点小动作当成值得在G20这种高级别场合专门回应的事。 你想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还有7亿多人面临饥饿威胁,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这些事哪一件不比日本的小心思重要?中方要是在峰会上专门批评日本,反而落了下乘,显得跟他们一样格局小,还耽误了讨论正事的时间。 高市早苗现在的心态挺有意思,一边想对中国倒打一耙,暗示是中方拒绝沟通,把责任推过来;一边又急着让事情翻篇,盼着能在多边场合跟中方高层碰个面,好给日本国内一个交代。 这种又想挑事又想收尾的如意算盘,中方看得透透的,所以咱们才用这种方式回应:私下里,你的错误我们绝不纵容,该拒见就拒见,该提醒自重就提醒;公开场合,我们专注于推动全球合作,你的那些小九九,不配占用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再看看李总理发言里的内容,全是干货,说要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设立全球发展学院;说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过去5年给世界提供的风电光伏产品帮着减少了约 41亿吨碳排放;说要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弥合智能鸿沟,还要加强关键矿产的互惠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这些内容每一条都针对全球的痛点难点,每一条都拿出了中国的实际行动和方案,这就是大国担当的体现——不是靠批评别人博眼球,而是靠解决问题树标杆。 日方可能没明白,中方越是在峰会上不提他们,越是说明他们的那些操作在中方眼里不值一提,中国现在关心的是怎么和各国一起把全球经济拉起来,怎么让发展中国家能跟上时代步伐,怎么应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日本要是还抱着冷战思维,总想着依附别人搞小动作,最后只会被国际社会边缘化。中方已经把路指给他们了,要么撤回错误言论,改弦更张重新回到正确的合作轨道上;要么就继续自己折腾,反正中方不会因为他们的干扰而偏离推动全球团结协作的主线。 还有一点很重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什么时候提、怎么提,主动权全在中方手里,这次峰会上没提,不是因为不重视,而是因为台湾问题根本不需要借着G20的舞台来说,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日方早就该清楚。 之前日方要是在台湾问题上没犯浑,也不至于落到被拒见的地步,现在他们该琢磨的不是中方为什么没在峰会上提他们,而是该怎么纠正自己的错误,拿出诚意来修复关系。 总的来说,这种 “不提” 比直接批评更有力量,它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中国的外交重点在全球福祉,不在个别国家的挑衅;原则问题上我们寸步不让,该拒见就拒见;但国际合作的大局上,我们绝不会被干扰。 日方要是还看不懂这个信号,继续自作多情或者执迷不悟,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他们自己,毕竟在现在的国际格局里,只有那些真心实意推动合作、解决问题的国家,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